

诉说劳动故事
冯志敏:电缆间的守望者
清晨五点,大同的寒风裹着煤灰拍在值班室的玻璃上。冯志敏摘下沾满油污的手套,端起搪瓷缸抿了口浓茶,杯壁的裂痕里还嵌着去年检修时溅入的绝缘漆。监控屏的蓝光映着他眼下的青黑——这是连续第三十个春节在岗,变配电室的仪表指针像他绷紧的神经,永远在临界值附近颤动。
十七年前,他还是个跟在师傅身后递扳手的学徒。那时的电缆沟像迷宫,密布着蛛网般的线路,师傅总说:“摸不清这些‘血脉’,就别想当电网的‘心脏医生’。”他当真把铺盖卷搬进车间,蜷在备品柜旁睡了整月,直到能在蒙眼状态下摸出每根电缆的编号。那年除夕,师傅把热腾腾的饺子端进机房,他正趴在图纸上标注线路节点,钢笔尖戳破了三张描图纸。
2019年的寒潮来得格外凶猛。三期机组的高压电缆接连“罢工”,拇指粗的终端头在零下二十度里脆得像饼干。冯志敏带着班组扎进电缆沟,胶皮手套抵不住冷硬的金属,指尖裂开的口子被硅脂膏染成诡异的蓝。有人嘀咕:“换新电缆多省事。”他却摇头:“上万个头重做,是能救下整个供暖季。”那半个月,他们像外科医生般精准剖开每一段绝缘层,铜芯在焊枪下流淌成耀眼的银河。完工那天,他在交接本上写下:“误差0.1毫米,合格率100%”。
转型新能源那年,光伏板像银色麦浪铺满厂区。从未接触过逆变器的老工人们对着德文说明书发愁,冯志敏却摸出当年学电缆编号的劲头。疫情封控期间,他裹着睡袋守在并网柜旁,视频会议里德国工程师惊叹:“冯,你比我们更懂这套系统!”当第一度绿电注入电网时,监控屏跳动的数字让他想起女儿出生时的心电图——都是新生命诞生的轨迹。
去年秋天的启备变吊罩大修,是他职业生涯最惊心动魄的战役。五百吨的变压器悬在头顶,油枕拆卸时渗出的液体像缓慢倒流的沙漏。他首创的“三维风险预演法”派上用场:用VR模拟十七种突发状况,带着班组演练到每声口令都成为肌肉记忆。当最后一颗螺栓归位时,年轻的技术员小赵瘫坐在地,却看见班长仍挺直脊背核对参数,安全帽下的白发比月光更醒目。
此刻,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穿透变配电室的玻璃。冯志敏摩挲着“全国劳模”奖章背后的刻字——那是他亲手改装的永磁电机每天节约的500度电,是23本写满批注的操作规程,更是墙上“山西省质量信得过班组”牌匾映出的,23张比朝阳更鲜活的脸庞。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