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青春当燃烧,志愿有你我” 采访志愿者活动(二)

发布时间:2022-12-18 10:00:00

青春当燃烧,志愿有你我

采访志愿者活动



携手共爱,志愿同行


志愿者--赵潼


赵潼同学是我校20级新闻学专业的优秀青年志愿者。在大学期间,她的志愿时长累计达到538小时,并完成了义务讲解、走访居民等16个志愿项目。


大一期间,她参与学校组织的志愿活动,前往老年福利院并在其中担任义工。当时的她性格内向,跟同学接触的比较少,面对福利院的老人们更显生涩。在和福利院老人们的互动中,她了解到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老年人群体的困顿境遇激发了赵潼同学的同情心,因此使她萌生出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将温暖带给老人们的想法。这种朴素的情感在心底悄然滋生。这次经历,是她与志愿活动的缘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抱着这样的理想,赵潼同学开始了她的漫漫志愿之路。在零下20多度的吉林,她和青年志愿者们对本地居民进行走访,在室外持续了几个小时。对此,她本人说:“那次确实是觉得挺冷的,但是这些也是志愿服务的一部分,是我们需要感受和克服的,我个人还是蛮喜欢这种感觉的。”



在苦累中收获快乐,在志愿活动中收获成就。她直言,在小时候她是一个比较娇气的孩子,即使是在家里也不会做太多的家务。但是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她体验了很多新鲜的事情:拔草、除雪、走访和站岗等。她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在劳动中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善意总是能换来善意。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赵潼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别人送去了温暖,同样也收获了善意。她在采访中说道:“我在志愿过程中遇到的负责人都很好,他们都很照顾我们这些青年大学生志愿者。”


除此之外,她还谈到自己在志愿活动中结交到了很多的好朋友:有服务对象,也有一起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们。赵潼同学表示:“由于志同道合,我很容易与一起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们产生共情,我们也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赵潼同学在采访中说道,志愿服务是一种传递温暖的过程,它能将志愿者与被帮助的人连结起来,让被帮助的人感受到世间的温暖。同时,在与服务对象交流的过程中,志愿者也能以不同的视角了解世界。在尊重和理解他人观点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志愿活动 留影


携手共爱,志愿同行


 志愿活动 留影 


2021年,赵潼同学获得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做志愿者的机会。5月22日,她怀着既紧张又兴奋的心情乘坐838号公交车从涿州出发到北京参与排班志愿。在公交车上,她得知了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原本紧张兴奋的心情被悲伤与哀悼取代。在博物馆进行讲解服务时,她更加感受到每一粒粮食的珍贵以及农业发展进步的不易。这次志愿服务经历是赵潼同学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志愿活动,她说:“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志愿活动中那些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事情往往都是在很微小的瞬间。”


在被问到未来的计划时,赵潼同学指出她今后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到志愿活动中,为更多的人送去爱与温暖。于她而言,志愿服务付出的是汗水与辛劳,收获的是成长与成就。


古语有云:“独树难成森,独木难成林。”志愿活动亦是如此。我院团总支志愿者部致力于将有志愿服务意愿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共同组织开展有意义的、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彰显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赵潼同学也倡议大家积极参与到志愿者部举办的活动中,在志愿服务中发光发热。


志愿活动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团总支志愿者部也需要更多像赵潼同学这样富有爱心和热情的志愿者。我们也期待更多乐于奉献、热心公益事业的同学加入志愿者的团体。


志愿活动 留影


携手共爱,志愿同行


志愿者--唐禹政


唐禹政同学是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学生。目前,他参与志愿服务一年多。在志愿服务中,他有诸多的经历与体会。


“我认为,志愿者是一个不计报酬、助人为乐的形象。也是一个极具正能量,并能够时时刻刻发动群众参与为他人服务的志愿活动中。这就要求志愿者必须具备‘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四大精神。”唐同学定义了他心中的志愿者。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者是传递者,也是收获者,传递爱和善心,同样也收获爱和善心。


唐同学很自豪地提起他选择成为志愿者的原因。他说:“在空闲时间,我们除了拿出手机刷视频,也可以去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丰富自己,志愿活动就是这么一种丰富身心的好法子。将校园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融入到志愿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接受素质教育。我也被身边的党员和志愿者深深地影响着,他们让我真正明白志愿者的作用,让我想要去帮助别人。担一份责,发一分热。”志愿者从来都不是自私自利的代名词,是象征着一个个积极进取、关心群众的奉献者。



唐同学从未放弃过做志愿者的念头。他在志愿活动中锻炼了沟通能力,逐渐从内向变得开朗,从“社恐”变成了“社牛”。志愿活动使他自我成长,锻炼能力并更好地融入社会。唐同学将参与志愿活动带来的满足感比作看书时带来的快乐:“读完一本书时,我们可能觉得也就那样吧。但因为你读完了,有些东西已经埋藏在你心中,已经是你的了。等再过一段时间,这些东西能帮助你解决你生活中的困难,时间久了回味多了,内心的感触就更多。志愿活动也是这样的,起初你可能感觉很累,但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你收获了更多心理的满足。等再过一段时间,你回想这段志愿经历,你会感谢你所做的决定。这种快乐是有延迟性的,更是长久的、永不磨灭的,它属于你。”


唐同学着重强调了志愿活动中最重要的两点:一是耐心,二要沟通。“对方有困难时,你要谨记自己的身份,要有耐心去聆听困难者的诉求。你只有了解到对方需求,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多快好省地解决问题。由于需要帮助的诉求比较紧急,因此对方有时会言语偏激,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就不能在这时以怒攻怒,而要先平稳自己的情绪,通过耐心的沟通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这对同学们的志愿活动也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志愿活动 留影


携手共爱,志愿同行


志愿活动 留影


“帮助别人的行为并不特指志愿者。不是日常组织的志愿活动,不是志愿者,我们也应帮助别人去解决一部分的困难。我刚入校的时候行李很多,这时学校门口有一些不是志愿者的同学,自愿帮我将行李搬到楼底下。我就非常感动,我觉得我们CULR学子很有奉献友爱的良好精神品质。”唐同学说到此处,眼睛闪烁着感动的光芒,激动地握紧了双手。


他分享了自己在志愿活动中所得的收获:“锻炼了与他人之间的沟通能力,还可以积累一些社会经验,更有利于日常生活中融入社会大环境。”


参加完志愿活动之后,唐同学更加清晰地明白了鲁迅先生在《野草》一文提及的“死火”的意义。“死火”选择燃烧而不是冻灭,这种举动是一种自我奉献,是一种燃烧释放光亮的伟大行为。唐禹政同学提出这个想法,也希望更多同学能够拥有“死火”的精神,将生命燃尽去到帮助别人一点都不傻,这正应是新时代新青年的崇高理想。唐禹政同学想要告诉我们:如果人生是燃烧和熄灭两个状态,何不去作一些贡献,给这个世界增添一点光亮。


志愿活动 留影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传播学院视频号
文化传播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