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学院 | 十周年院庆 李双老师致辞

发布时间:2015-12-24 12:00:00

2015年12月20日,文化传播学院建院十周年暨校友会成立庆典上,李双老师致辞。

 

 

感恩与承担

 

——文化传播学院建院十周年庆致辞

 

 文化传播学院 院长 李双

 

尊贵的各位嘉宾,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由于发言顺序上叨陪末座,我被迫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问候各位上午好!

  本来,我想把第一句表达敬意的话,奉献给语言学大家王宁先生。但转念一想,我得把第一句表达敬意的话,奉送给我的顶头上司刘玉方副校长。不为别的,只为他手中有权。有权就有钱。

  各位,很抱歉,我居然这样庸俗。其实,我不过是讲了一句真话。先秦以来,传统中国知识分子都以“远庖厨”自傲,对权力和金钱,即便内心有特别的爱情,表面上也会故意做出冷若冰霜的模样。金子明明光彩夺目,可文人的感觉器官却非要“通感”成“铜臭”。在我看来,金钱和权力真的是可爱极了,只是要看他们被谁掌握和使用在什么地方。只要是做正事,做梦都想得到这对双胞胎的青睐。幸运的是,我们文化传播学院就梦想成真。

  十年来,没有国家和学校的大力扶持奖掖,我们走不到今天。

  记得在文传成立不久的2007年,申报我校第一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最后一道难关,是专家组发现我们的实验室竟然全部使用的是盗版软件,这是绝对违规的。值此成败关键,学校前任党委书记颜辉大笔一挥,给了我们100万连夜购买正版软件,使得我们涉险过关。

  我们的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这些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倾力关怀下,向国家财政部成功申报了几千万的高精设备款,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求。2010年,玉方副校长还在教务处长的任上,是他慷慨拨出专款,支持文传学院代表我校组织参加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校代表队才在人文修养深厚、强手如林的北京市高校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从第一届竞赛到今年的第七届,玉方教授从处长到副校长,权力增加了,支持我们教学科研的经费也上了一个台阶。

  今年夏天,我们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花费不赀,玉方副校长同样大笔一挥,鼎力资助,还在我们无功而返时,勉励我们积累经验,以备再战。

  文传学院自诞生到今日的十年,是学校党政的权力关心呵护我们,在财政上大方襄助我们的十年。没有学校作为我们的强大后盾,就没有文传学院的进步与发展,甚至就根本不可能有文传学院的诞生。当然,我们也深知,所有的金援都来自国民的纳税,都是人民的血汗。鉴此,我要代表文传学院向玉方副校长表态:以前我们是如此,今后也必定会如此,把每一分人民的血汗,都尽可能有效地使用在教书育人的神圣事业上。我也要因此发自肺腑地说一句:感恩国民供养我们,感恩学校对我们的关照、体谅、理解与及时奥援,我们尽力不辜负学校的信任。

    一个人,很少与他供职的单位经历从无到有的全过程,而我恰好就是这种情形。从1989年6月3日下午5点,我走出北京火车站大门,歧路辗转,踏入中国工人运动学院,一直到今天,在这所学校呆了整整26年。我就职的第一个部门是基础部文化教研室,负责全校的公共基础课。眼见别的系部有自己的学生,我眼馋得直流口水。望眼欲穿,在1994年终于盼来文秘专业的成立。1998年老院长孙中范先生找我谈话,要求我从谷声应老师手上接下第二任专业主任的担子,我答应暂代两年。万万没有料到,这一代就任职到了今天。

  26年,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过,走过了青春,走过了中年,走到了老年边缘。这26年,我从一个刚跨出校门的青葱学子,初上讲台时慌乱如《围城》里的方鸿渐,到如今站在讲台上气定神闲;从一个眼光所及满教室不是大哥就是大姐、甚至是叔叔阿姨的年纪,到如今双鬓飘雪,可以托大称呼学生为孩子们,也被学生调侃为“双爷”。

昨天,我看毕业生的院庆祝福视频,已经习惯了沉静岁月的我,不知不觉眼眶湿润。同学们,你们只在这里留下了四年,而我,大半生的点点滴滴,生活的期待与梦幻,可全都留在这儿了。很难说清楚是欣喜还是悲哀。

  我对文化传播学院,充满真挚的情感。我的人生,就是它的生命历程;我见证了它,也建设了它,它又安慰着我,反哺了我。不少时候,回顾以往,我总在掂量自己人生的份量,总在假设当年如果我另择他路,如今会是什么结局。有时,隆冬季节,薄暮时分,重重雾霾下,最容易陷入难以自拔的虚无。可是,在这个时刻,只要一声清脆的问候,只要一句纯真的“老师好”,就会转瞬点燃我生命的全部激情。

  我要因此发自肺腑地再说一句: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同学们,在你们感恩老师的时候,其实,老师也感恩你们!

  是你们,丰富了我们的生命,充实了我们的生命,也延续了我们的生命。

  一周前,我犹豫了一整天,鼓足勇气给王宁先生电话,奢望先生能拨冗光临我们的院庆。11年前,先生降尊纡贵参加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论证会,她精辟深刻的教诲言犹在耳。而今,王先生在电话里平静地说:“我们年轻的时候,老师的事儿,一定要去做;现在年纪大了,学生的事儿,一定要去做。”聆听这恬淡而温厚的话,一股热潮刹那间在心底涌起,我的心灵为之一震。

  2001年,我慕名而去兄弟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拜访展江教授。他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敲开门,他身着一件军衣色棉袄,从昏昧的光线下蓦然抬起头来,脸色泛黄,眼神迷茫,疑惑地盯着我,似乎还没有从书籍的世界里走回现实。我当时想,他一定是把我当成上门推销的了。而他当时的形象,在我眼里更像是一个新闻农民工。后来,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他引航我们的新闻学专业进入学界,几乎半个专业的老师,都有赖展江教授这位伯乐的无私提携。

  学诚师兄为我们送来质朴纯善的马莲,燕南老师为我们送来惊人智商的王英钰,同道兄为我们送来纪录片编导才女喻溟,富民兄为我们送来深受学生喜爱的露露姐……今天在场的各位嘉宾,我们这个小小的学院,承蒙你们的宽容,沐浴你们的关切,承恩你们的浇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须臾离不开你们曾经给予并正在继续给予的真诚帮助。而所有的这一切,念兹在兹,铭感于怀,我们文传学院岂一句感谢所能偿还。

  14世纪的时候,写出充满伟大人文情怀《神曲》的但丁,他的临终遗言,只有耐人寻味的一句话:“转动太阳和其他星球的是爱。”但丁辞世500年后,另一位伟大诗人拜伦去拜谒他的墓地。这位从不在活人面前表露激情的骄傲的天才诗人,在墓前跪了下来,默默地流泪。

  是的,有生以来人类生生不息,千百年来文明爝火绵绵,正是依靠人类最强大的情感——爱。“爱,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加强大。只有依靠它,依靠这种爱,生命才能维持下去,发展下去。”(屠格涅夫)

  我想,作为教师,我们的最大责任,就是要与同学们一起,以人类之爱的光芒,洗涤自己的灵魂,驱逐世界的黑暗。

  回顾文传学院的过往,历历在目,满满的都是温暖与关爱,难以用语言去形容。在十周年院庆这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日子,今天回家的以及无法回家的同学们,今天仍然在读的学生们,今天光临的贵宾们,今天在座的老师们,以及尊敬的学校领导,我们要最后发自肺腑地向你们郑重承诺:

  你们给予文传学院的爱心,我们将永远珍藏,并播撒出去,在一届又一届学生中生根发芽;

  你们付出的大爱,我们在欣然接受的同时,也将会尽力转化成每一名教师的庄严职责与神圣使命! 

谢谢大家!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传播学院视频号
文化传播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