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学”
什么是国学?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学术。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国学也可以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在21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种文化现象——“国学热”,这一文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人们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和需求,随之“国学”也就成为了传播媒介频繁使用的一大热词。它的一举一动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社会上出现了大量以国学为内容的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各高校及社会团体也成立相关组织,积极宣传弘扬国学文化。对于当下的这股“国学热”,我们应当理性的去看待和分析,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应一味吹捧。国学教育应坚持教育本位,坚持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而在国学教育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问题上,应该进行积极的引导,防止国学教育的过度产业化和逐利化倾向
经济发展了, 科技进步了,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对更高的社会公共道德水准、更高的国民素质和更好的审美水平就提出了要求。“国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理念,伴随着“真善美”,与教育有机相结合,不失为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道路。同样的,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 中国的优秀文化受到非常的尊重;再如中国的近邻日本,历史上长期受到中华文明的熏陶,至今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都颇深。 现在日本的桂离宫, 里边两个楼的名字还是以李白的诗句命名的, 墙上还画着竹林七贤的故事。他们对孔夫子很崇敬, 年长的人还能背《论语》, 中国古代很多的礼仪规矩现在在日本还有所保留。而我们这里现在却保留的不太多。中国是礼仪之邦, “礼”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 其中好的地方还是要继承的, 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团结同学、关心和帮助弱者等。一个社会除了需要只用法律去“兜底”, 很多行为还需要用“礼”和“道德”去规范和拔高, 礼制文化能够确定个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更好地帮助维系家庭、社会的良好秩序。所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是社会的需要, 是人民大众的需要。
国学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活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接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今天,老百姓国学仁为己任任重道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国学堂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工作部 Copyright©2018 CUL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