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协同推进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
9月26日-27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劳动教育专门委员会指导,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协同推进论坛在浙江杭州举办。论坛以“以劳育人 以劳强国”为主题,是全国首次聚焦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协同推进的高端学术盛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大国工匠高凤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汪明,浙江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黄通荣,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徐继彬,富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副处长王红叶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劳动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王官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晓燕出席开幕式并作主题报告。杭州市劳模工匠协会名誉会长、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荣胜,《中国基础教育》编辑部主编孙金鑫,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朱永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书记、主任何东涛,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蒋峰,富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裘富水等领导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劳动教育先进案例校、示范区的200余名专家代表参加论坛,论坛由王晓燕所长主持。
高凤林副主席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综合引领。中华全国总工会作为推动劳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工作,联合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劳模工匠进校园”等行动。各级工会也积极发挥工会组织资源阵地优势,推动劳动教育工作发展。
王红叶副处长强调,当前劳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成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积极谋划、深入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劳动教育的成效也逐步显现。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指导各地将劳动教育摆在教育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育人导向、强化课程实施、突出真实体验、确保有效实施和促进协同共育,推动各地各校切实将劳动教育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汪明副院长指出,当前实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协同推进,要注重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推进的实践探索和完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政策设计等三个方面重点工作。作为国家级教育智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将不断增强自身教育决策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综合研究优势,致力于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领域的决策服务、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
黄通荣副主席指出,近年来,浙江省总工会积极融入教育系统,建立健全各级总工会和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负责、劳模协会主动承担、大中小学积极参与,社会各方协同推进的劳动工匠进校园工作机制,促进劳动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徐继彬处长指出,浙江省努力探索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劳动教育模式,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资源建设、场所开发、教研引领、评价赋能等多方面进行了尝试。杭州市富阳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探索出了政府统筹、学校社会共建、课程优化升级、评价智慧多元的“富阳实践”,为劳动教育在浙江落地落实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经验和范式。
刘向兵理事长围绕“高校劳动教育实施现状与推进建议”做主题报告。刘向兵理事长首先介绍了各地政府专门针对高校劳动教育出台的相关政策情况,同时在140所普通高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文本分析和梳理基础上,对高校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情况做概要性地介绍,并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协同推进的角度,提出高校劳动教育要出台标准,推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合作共赢,实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融入社会,以劳动教育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政策建议。
王官成主任委员、王晓燕所长分别以“劳动教育增值评价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协同推进的现状与思考”为主题做了报告。
论坛围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创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建设与机制创新”两个主题分别进行学术交流与分享,邀请了全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劳动教育先进案例校、示范区的15位权威专家作报告,并由王晓燕所长、孙金鑫主编进行了精彩点评。
论坛上,还进行了富阳区劳动教育经验介绍和富春第七小学、富阳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参观考察,论坛活动同时进行了网络直播,近2万人次线上观看论坛直播。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