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与池州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举办高校劳动教育理论与教学高级研讨会
10月31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我校与池州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安徽池州联合主办高校劳动教育理论与教学高级研讨会。我校党委书记刘向兵,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安徽省教育厅机关党委书记王佩刚,池州学院党委书记孙晓峰,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贾瑞武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60多所高校的近200位教师参加会议。
刘向兵书记在致辞中对本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强调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对全面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他以《“存量”与“增量”的博弈与平衡——如何破解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施难题》为题做大会主报告,指出了劳动教育是“关于劳动的教育”“通过劳动的教育”“为了劳动的教育”,分析了当前开展劳动教育普遍存在的误区,阐释了树立系统建构高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意识的必要性,提出了高校劳动教育要注重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了找准劳动教育与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结合点的重要性,明确了高等学校开好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落实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新要求。他提出,要把握“存量”与“增量”的博弈与平衡,两者相互促进与加持,一定会形成学校教学科研新秩序、新常态,产生新效果、新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周光礼教授以《大学劳动教育的价值定位: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为题做主报告。他指出,劳动教育具有跨学科性、学术性、职业性、创造性特点,要全方位培养学生跨界整合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职业技能与谋生能力、创业创造和就业创业能力。他强调了大学劳动教育定位是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分析了培养体系是“向内的教育”与“向外的教育”相统一的内涵,并从大学生职场需求、对不确定职场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阐释了大学生劳动教育终极目标是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卢晓东研究员在《劳动教育与创新:从工具视角开场的意蕴》主报告中,介绍了人如何认识劳动工具、怎样与工具打交道以及怎样上手使用工具的历程,总结出劳动是领会和认识工具的唯一通路。他强调,要注重把握劳动教育与创新的关系,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
会上,池州学院院长柳友荣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吴合文教授、郑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陈国维教授分别进行了主题汇报。他们结合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分享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组织实施,以及服务性劳动学习的设计、实施与评估。
本次研讨会还设置了分论坛环节和劳动教育实践教学观摩环节。在分论坛环节,我校劳动教育中心主任李珂研究员、副主任曲霞副研究员分别主持了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问题探讨和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经验与案例两个分论坛。在劳动教育实践教学观摩环节,与会人员参观了池州学院劳动教育基地,实地体验“致富菊”和“家府”实践教学的实施。
本次研讨会为从事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搭建了交流平台,密切了相关授课教师的交流与联系,进一步扩大了我校在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劳动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