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模简介:
王成奎 ,男,汉族,1975年2月出生,籍贯四川省广安市金广乡,中共党员,2019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山南市长盛公路桥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先后参与川藏公路(墨竹工段)、错那边防公路、加查圣湖公路、曲浪公路、加查坝乡公路、隆子边防公路等工程建设项目。他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理念,认真落实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规程,带领项目部成员从工程的建设到具体实施层层把关,努力做到事事亲力亲为,确保了公司所承建路段的工程质量,得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过往旅客及司乘人的高度称赞。
主要荣誉:2009年,王成奎荣获"西藏自治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0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2-一波三折的工作
“哎呀不行,不行。这个小伙子个子太小了,驾驶员这份工作他不适合呀。”在王成奎学了几天车后,负责教导他的师傅得出了这个结论。一开始因为王成奎个子矮,师傅在他的驾驶座上垫了20公分的木板。但教了几天之后,师傅还是决定向领导反映,给王成奎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听了师傅的话,领导考虑了一番,便把王成奎调去采矿队。
“成奎,你这个小身板开大车不太合适,你去采矿队吧。也不算很累,就是登记数据之类的工作,你有高中文化可以胜任的。”
“领导,我服从组织的安排。”对于开大货车,王成奎心里明白自己力不从心,去采矿队统计数据也算一份不错的工作,适合他。就这样王成奎从驾驶员变为了统计员。
统计员的工作并不复杂,需要的是细心。采矿采出来的矿石都要过秤,登记在册,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王成奎在采矿队做统计员时,一直是随叫随到。常常有半夜三更,自己在睡梦中被叫起来过秤、统计,对此他并无怨言。在做统计员一年多的这段时间,王成奎一直勤劳肯干,认真对待这份工作,基本上没犯过什么大错。他明白自己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已经比很多人都要幸运了,自己要懂得感恩。
公司里的坚真经理对他说的话,常常回荡在他耳边。
“成奎,你要好好干,好好学本事。你是高中毕业生,文化水平不低,你应该趁年轻多学点本事。你自己学到的本事,就是你自己的,别人是偷不走的。技多不压身嘛。”对于王成奎,坚真经理是比较欣赏的。这个年轻小伙子,勤劳肯吃苦,有上进心,是一个可造之才。王成奎自己也认同坚真经理的话,在这个社会没有一技之长、没有真本事是无法立足的。自己多学点本事,总归没有坏处。本事多了,就是多了傍身的技艺。
有的时候不是你选择了生活而是生活选择了你。大约一年之后,王成奎所在的山南运输公司承包了修建川藏公路的这个工程。修建川藏公路是一个大工程,当时由好几个企业共同承包,比如运输公司,修配厂,还有水泥厂和各方面的企业。因为采矿队机械多,有优势,所以采矿队参与了川藏公路路基的修建。采矿队修建路基,也是头一回,摸着石头过河,好在修建路基相较于修建路面更容易些。
坚真经理正好负责这次工程,因为人手紧缺,他找到王成奎,让王成奎去管材料。
“这次我们公司有了一个大工程,成奎,我打算派你去管材料,你愿意不?”坚真经理笑眯眯地对他说道。
“经理,我当然愿意啊。我还没出去过呢,这次有机会出去工作我当然愿意出去见见世面。”王成奎忙不迭答应道。
“你文化程度可以,在采矿队统计数据做得也不错,没有出过什么大差错。我想你来管材料,你也是能胜任的。”
“经理放心,我一定好好干,不偷懒。”王成奎拍着自己的胸脯保证道。
听了王成奎信心满满的话,坚真经理欣慰地拍了拍他,“管材料就是管那种进出库啊油料啊或者各方面的材料,我相信你能行。好好干,你会有一番收获的。”
王成奎跟随临时被组织起来的修路队伍,去了工地。在那儿发生了扭转他生活轨迹的事情。
施工队来了两位交通局的资深工程师,他们负责整个的技术,包括测量、放样、放线、检测质量等。因个子较小,干不了太重的体力活,王成奎被派去协同工程师放线,主要是写桩号。T20+500,就是20公里500米处;K20+600就是距离起点20公里600米处,“K20+600”这样一串让外人摸不着头脑的数据就是桩号。起初对于如何写桩号,王成奎是一窍不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工程师的指导下,他逐渐地熟练掌握了如何写桩号。写桩号让他感到很新奇、很满足,他好像推开了一扇神秘的大门,通往一个全新的未知世界。
好奇心,是一种力量,会关心事物,想深入知道,并可能因此改变自己。王成奎在和工程师一起工作时,看到他们一直在摆弄一个仪器,指挥工人在哪儿打桩,指导自己在哪里写桩号?这一切对于王成奎来说,太神奇太厉害了。他想破脑袋也搞不明白,怎么工程师就能算出路基的中桩在哪,路的中间在哪,路的边线在哪,路要挖多少、填多少?更让王成奎佩服的是,有的时候设计上的一个控制点掉了,工人花费大力气找好几天都找不到,但是工程师却可以根据仪器快速地定出那个点的位置。后来王成奎知道了工程师用的仪器是经纬仪,一种根据测角原理设计的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测量仪器,主要用作三角测量。它是测量和工程工作中重要的工具,多应用于测量难以到达的地方。
工程师的工作一下就击中了他的心脏,他喜欢上这份工作。他第一次对一份工作这么心动,迫不及待地想学习这门技术,进去探索一番其中的奥秘。向工程师们学习的念头如同一粒种子落在了他的心中,牢牢地在此生根发芽。
-3-自学成才
王成奎蹲在工程师旁边,鼓起勇气问道:“师傅,可以教我怎么用你们手上的那个仪器吗?老实说我对这个仪器还挺感兴趣的。”
听了王成奎的话,两位工程师不约而同地停下手头上的活,抬起头饶有兴趣地打量着面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难得还有业余人员会对这个感兴趣。“行,我们可以教你,不过只能在有空闲的时候教。”
“谢谢,谢谢!放心,我一定不会耽误你们的工作。”听到工程师们允诺教他知识,他那晒得黝黑的脸上爬满笑容,嘴角高高扬起。
两个工程师成为了王成奎进入路桥建设行业的领路人。
爱因斯坦曾形象地描绘过有知与无知的关系,他说,让我们来划一个圈,一个人所知道的东西好比是圈子的里面,一个人所无知的东西好比是圈子的外面。一个人知道的东西越多,这个圈子就越大,同时这个圈子的外面也就越大。也就是说,一个人知道得越多,他所知道的无知也就越多。只要一有空闲时间王成奎就会跑到工程师身边,看他们是如何工作的,还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疑惑。然而工程师们总是很忙,可以教他的时间很少。王成奎心想:这样下去不行,工程师没那么多时间教自己,单靠这零星的时间来学习,自己能学到的知识太少了,学到的也只是皮毛而已。要成为像工程师一样的人,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他决定买书自学,自己先看书,有不懂的再去问工程师。他买了很多书,各方面的书,包括测量方面的,包括仪器类的。下班之后,他就窝在自己的帐篷里啃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书。有的工友打趣他过的简直是苦行僧的生活,工作之余也不参加任何的娱乐活动,一心扑在他那一摞摞书上。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修川藏公路那几年,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望和顽强的毅力,他一闲下来就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碰到看不懂的内容他就去请教工程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修完川藏公路以后,王成奎懂得了测量方案的基本知识。虽然对于测量还不是很懂,但对于当初一无所知像一张白纸一样的自己而言,这已经是飞跃性的进步了。
毛主席曾说:“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学习。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钻进去,几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总可以学会的。”
修完川藏公路,王成奎跟随队伍去修博山口。“成奎,我知道你这几年一直在学习修路技术,你应该是学有所成,现在你就是我们这儿的专家。博山口的工程技术我就交给你来负责。”
修川藏公路的时候尚有两个工程师负责技术方面的问题,但在博山口王成奎却必须担起负责技术的重任。坚真经理把这任务交给王成奎时,他颇有些受宠若惊,他没想到坚真经理如此信任他。“要挑千斤担,先练铁肩膀”,要对修博山口的技术负责,他明白自己还需要继续学习专业知识,不能马虎敷衍。他对知识的渴望,就像饥饿的人对食物的渴望,就像沙漠行者对甘泉的渴望。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有什么不懂的,他不辞辛苦地跑去地方的项目中心,向工程师向专业的大学生讨教,把问题解决了才罢休。
几年自学下来,王成奎不仅通过了测量员的考试、施工员的考试、质量员的考试,还有劳务员、安全员包括助理工程师的考试他都通过了。最后他又去考了全国统一考试的二级建造师,这个也没有意外地通过了。这些大大小小的职业资格考试,他基本上都是一次性通过,这些成绩大大鼓舞了他,他也成为了他们单位的技术骨干。领导放心地让他负责技术方面的问题,他也不负众望。
王成奎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他坚信,纯学习理论学得不快的,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能学得快。
-4-劳模感悟
2009年,王成奎荣获"西藏自治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0年5月,王成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以前王成奎理解的劳模精神是类似于“两路精神”和“老西藏精神”。
“两路精神”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担当落实、军民一家、民族团结。还有一个老西藏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
他也一直以“两路精神”和“老西藏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优秀的西藏建设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在收到习总书记给他们劳模班的回信,看到习总书记写下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他想或许这些也是劳模精神吧。
其实不管劳模精神是如何被定义的,劳模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就是劳模精神。先有了劳模才有劳模精神。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的是他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等崇高品质,而不是干巴巴的口号。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