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句很美的情话,在谈恋爱时要说起的话,怕是要十分动人。可今天要说的故事是:开心社工服务中心总干事韩秀云和“社工”谈了一场恋爱。
相遇:未知之旅
说起与社会工作的初相遇,追溯到了2008年高考填报志愿,韩秀云阴差阳错选择了社会工作专业。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让她对社会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助人自助”的优势视角、“人在情境中”的处境化原则都让她越来越迷上这门充满“科学”和“艺术”的学科。让她越发坚定做一名社会工作者。在这里,她遇见了社工。
毕业那年,在众多的就业、升学机会中,她放弃了留在北京当村官的机会,放弃了去香港理工大学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选择到上海的一家创业型养老机构担任社工主管,选择了在实践工作中积累实务经验。人们常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进入实务工作之后体会到了“栽树”过程的酸与甜。养老机构的领导也便成为她初入社会的第一位“贵人”,给予她信任,给予她平台,种在她心中的便是那颗感恩的种子。在这里,她遇见了社工“小韩”。
也是在毕业那年,听闻家乡举办漳州青年创业大赛,她鼓起勇气参加,最终凭着创意项目《苹果社工事务所》,拿到了创意组桂冠。她希望能够去成立一家社工机构,通过与同行伙伴的努力,在服务过程中真正实现“助人自助”,关注民生,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在这里,她遇见了开心。
相识:扬帆起航
2013年5月,她从上海回到家乡,正值厦门市湖里区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园的建设,积极引进“草根”社会组织时期。她带着5名大学生,创办了“厦门市湖里区开心社工服务中心”,湖里区的首个家庭综合服务试点社工项目,成为开心机构的第一个服务项目。
创业并非坦途。因为年轻,常常会被人质疑,面对质疑,反倒会会让她更加认真,年轻可以被质疑,但实力与努力让她可以直面这些质疑。她用心备好每一份文案,用‘吃亏’换机会,主动找政府部门、社区对接,在没有经费支持的前提下,免费开始提供服务,让社区居民、街道、领导看到她们的努力和实力,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认可,从而给她们机会和施展平台。在这前进的路途中,领导给予越来越多的指导与支持,摆正了船帆的小船也迎来了这一阵顺风。就是靠着这股毅力,开心社工服务中心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她们的社工之路慢慢走上了正轨。
相恋:不忘本心
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应对解决社会热点问题,这是她一直以来思考并付诸行动的一项事业。
一、关注民生,关怀失独家庭
2014年初,开心社工开始关注厦门的失独群体,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启动了“开心相伴”失独长者关怀社工服务项目,受到市民政局、市社工协会领导、相关专家的认可和肯定。
二、关注女性,促进女性发展
女性社会工作对她而言有两层含义,其一是社工行业原来的女性社会工作领域,其二,她是从事社工的一位女性。为了帮助困难女性解决当前的严峻问题,开心社工根据厦门女性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幸福家缘”和“花young女孩”两个项目策划。这两个项目因服务群体定位明确、服务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分别被湖里区妇联、厦门市妇联购买。经过开始几年来的实务积累,开心社工服务中心也成为了福建省、厦门市为数不多的专业女性社工服务机构,她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女性帮扶经验,初步探索了女性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希望以后能够在女性社工服务领域做出更大贡献。
三、关注企业,探索全新领域
2015年12月,“精英部落”企业社会工作项目在金海社区生根开花。这个项目是她两个多月走访、调查的结晶,提出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把社工的专业方法,引入企业领域。虽然项目按规定配有社工、主管、督导,但她觉得实务经验来自于每一次的亲身实践,对每一次活动细节,每一个互动环节的考量和把控。每一个项目运行初期,她都把他们当成自己孩子一样精心呵护,工作再忙,她都会抽出时间和一线社工一起讨论服务计划,甚至到活动现场督导,企业社工项目,更是如此。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作为社工机构,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过硬的专业服务。”这也是她对每一个项目亲自设计、策划、亲自督导的原因所在。
四、精准扶贫,促进困境帮扶
比起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有时才更为需要,开心社工凭借多年的服务经验与成效,承接了同安的精准扶贫的项目。设立“献血式帮扶、输血式帮扶和造血式帮扶”的三式递进且循环帮扶方式实施精准帮扶。如果她没有进入并且坚持在这个行业,她不会体会到春节送上的一副春联给这些困境家庭带来了怎样的温暖,她不会体会到去到他们家中问问最近收成怎样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陪伴。社工能做的或许只有一点点,但也能够让困境家庭幸福多一点点。
五、社工培训,助力人才建设
从社区社会工作到女性社会工作领域,再到特殊群体领域,开心社工迈出的脚步,一步比一步踏实。但是,她希望把目光放得更远。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她希望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社工机构,希望通过她的努力和付出,让更多的人了解社工,支持社工,于是,她给自己一个更高的目标:做培训,把社工专业的价值理念和实务技巧传播给越来越多的人。
给社区工作者做培训、给社工机构同仁上课......她从“韩社工”又多了一个“韩老师”的身份,从2013年8月直到现在,她把自己的工作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给项目,一半为认同社工理念的人做培训。从2014年在禾山街道授课开讲,到去年给重庆市50名高级社工精英培训社工实务技巧,给北京市、厦门市、泉州市、晋江市、石狮市、厦门湖里区四个街道进行社工师考证培训与社工实务技能培训,她培训的范围更广泛了,培训的内容也更加多元了,培训人数也多达上万人次。培训真的很辛苦,但是她觉得,这样的忙碌显然是值得的,她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联合更多的人了解社工,加入社工,坚持社工,共筑社工梦!
相伴:一往情深
近七年的拼搏,让她习惯了自我挑战、自我加压。在前进的道路上,有这么一个问题,是要做一名“大社工”还是当一名“小社工”?人的站位不同,所看到的世界就不同。社会的发展,同行的发展,以及她自身的不断成长都要求着她要去做这样的思考。站在“大社工”的视角下,在承接好政府购买项目之外,她开始带领她的团队们寻找其他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让社工机构的工作内容更加多样化,这才是社工机构的生存之道,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想做的事情很多,她一直还在路上。
在这一路上,她一直在成长,感谢她的母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让她走入社工,开启了这一段“情深”之旅;感谢回到厦门之后福建省、厦门市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让这一段“感情”得以越走越远;是服务对象的参与与情感支持,让这一段“关系”更加温暖有价值。她希望能在“社工之路”上,越挫越勇,不畏艰难,勇敢前行,不断进步,不忘初心,让“社工梦”温暖盛开!情慢慢知晓从何而起,但还是一往情深,情深且寿。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