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成为第一个种子队员
李瑞瑞,女,1996年生,山东德州人,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细纱车间值车工。曾获“全国优秀农民工”、“山东省劳动模范”、“齐鲁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学院2019级学生。
李瑞瑞:成功源于27.5秒的专注
△细纱车间操作现场
纱锭在她的巧手下旋转,金梭在她的操作下飞舞,凭着一股子初出茅庐的“韧劲”,她用严谨、执着编织着七彩人生······
2014年,18岁的李瑞瑞来到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工作,成为细纱车间的一名值车工。飞速运转的设备、高分贝的噪音、湿热的环境,这是细纱车间给她的第一印象。看着飞速旋转的纱穗,心里特别紧张,困难面前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名合格的值车工,并且要争当操作能手。
“接线头是最考验值车工技术活,接头速度直接影响纱疵率。”师傅们常说的这句话,李瑞瑞深深记下了。李瑞瑞虚心学习,苦练技术,反复揣摩动作技巧,她仅用半年的时间成为同批学员中的第一个种子队员。2015年,德州市举办首届细纱工操作大赛,比赛前李瑞瑞争分夺秒一遍一遍的练习接头动作,细嫩的手指被纱线勒出一道道血口,飞旋的纱穗磨起了血泡,她咬咬牙,继续练习。多少次别人下班回去休息,她依然坚持练兵,回到家继续默写理论知识,常常是拿着笔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李瑞瑞说:“接头说难也不难,就是个熟练活儿”。李瑞瑞靠着勤学苦练,以“27.5秒接10个头”的成绩获得第一名,这比一级值车工接头速度快了15.5秒。速度每提高一秒,都要经过几千次练习和摸索总结,为此李瑞瑞付出了太多努力。
△李瑞瑞参加市比赛
纺织品正如一件艺术品,材料与技术渗透着文化的交汇与穿插,繁衍与发展,需要艺术、技术的多重创新。
作为纺织行业的龙头民营企业,企业经常引进新的细纱机设备以及纱线品种,操作与传统的工作法相差很远,出现了段入不良纱等一系列问题,达不到客户的要求。情急之下,李瑞瑞就日夜盯在车位上观察,反复推敲,总结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段彩纱操作法”,稳定了产品质量,又为段彩项目的大量推广奠定了操作基础。
随着一批批新工人陆续进入企业,李瑞瑞主动承担起传帮带的任务,不断将自己的技能绝活倾囊传授给新工人。她的同事评价道:“工作中李瑞瑞总是抢困难,帮助同事攻克难关,不让身边一个姐妹掉队”。为了让新工人最短时间内上手,她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应能力。每天列出学习计划,加大新工人之间的锻炼与操作。在她的努力下,新工人试用期由原来3个月缩短到1个半月,缓解了车间用工紧缺的问题,减少了因操作不良造成的线疵。
△传授给新同事技能
“大学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座里程碑。我是幸运者,也是受益者。从紧张忙碌的生产一线到缓和平静的学习生活,从细纱车间到安静的教室,我迈向了人生新起点。”
△向名师学习
2016年,全国纺织技能大赛冠军获得者王晓菲(劳模学院2014级学生)领衔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落户德州恒丰纺织细纱车间。2019年,李瑞瑞循着师傅王晓菲的前进方向,走进梦寐以求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学院。
△成为劳模学院学生
入校的时候,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较低,怕跟不上学业,原本不爱说话的李瑞瑞变得更加内向。为了重建自信,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给了李瑞瑞很大的帮助:被任命班级里的通讯员;课堂交流发言分享;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第一次体验式教学······ 瑞瑞开始慢慢融入到这个特殊的班集体。劳模学院的学生从60后到90后,他们每个人的工作经历,生活习惯和性格爱好都不尽相同,但身上都有各自的闪光点。“我们之间并没有平常所说的‘代沟’,反而在一起就像是一家人一样,谈学习的时候我们就互相借鉴,聊家庭的时候我们又有极其相似的感受。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内向、不爱交谈的性格开始转变”。
△与同行业前辈在校园留影
更让李瑞瑞感到受益的是,她通过系统的学习,思维方式更加多元。“在放假期间,我回到单位上班,用所学的知识,协助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调研离职的车间员工,形成员工流失原因调研报告,提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独到见解,公司领导们非常认可。”
2021年1月,李瑞瑞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她说:“不管我获得什么荣誉,我一定不忘初心,不会忘记培养我的平台和学校,我会将我所学的知识,不遗余力的传授给姐妹们,以更好的方式,让更多的员工技能得到有效提升,为企业的发展尽我最大的力量!”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