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曾子
简介:拜丽,女,回族,1984年9月出生,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9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现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新疆乌鲁木齐市分行沙依巴克区支行理财经理。2009年成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劳务派遣工,2012年因工作突出,转为正式员工。2011年获得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乌鲁木齐市分行“2010年度营业员标兵”称号,2015年被评为乌鲁木齐市劳动模范;2016年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7年成立“拜丽劳模创新工作室”,2020年被邮政集团总公司命名“劳模创新工作室”。
善良最重要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拜丽入行十一年来一直保持着“零投诉”,曾取得个人业绩全疆第一的好成绩,获得分行保险销售冠军,理财销售状元,演讲比赛优秀奖等奖项。并先后获得“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先进个人”“新疆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金牌服务明星”乌市总工会“五一巾帼标兵”“乌鲁木齐市劳动模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如果你问她劳模身上有什么重要的品质,她会回答你:爱岗敬业,坚守岗位,艰苦奋斗……但最重要的一定是善良。一路走来拜丽非常感谢那些对她伸出援手的人,她也把善意传播给身边的人,对待客户宽容耐心关心。
她曾经帮助一位老人脱离骗局,及时止损。邮储银行的客群结构很特别,老年客户居多,而这个刘爷爷就是拜丽的一位老年客户。老人虽然年过半百,但是对理财产品还是很感兴趣很敏感,他能够自己选择基金产品投资理财,他每天都雷打不动地来沙区支行查询基金净值。老人对拜丽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很熟悉,他能够准确无误地叫出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名字。2010年拜丽成为了邮储银行的理财经理,她是当时单位里第一个卖理财产品的员工,老爷子是她的第一位理财客户。老人每天和拜丽见面时,他们不仅交流投资理财,还闲聊家长里短,他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忘年之交。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人的记忆逐渐衰退,他慢慢地记不住大家的名字,他甚至会忘记自己买了什么理财产品。
一天,老人神色匆忙地来到银行取出了自己的定期存款,没来得及和拜丽打一声招呼就急冲冲地离开了。拜丽一看老人火急火燎的样子,当下就感到纳闷,老人是发生什么急事了吗,怎么突然就把定期存款取出来了,昨天还好好的啊。她越想越不对劲,赶忙联系了老人,才知道老人遇到电信诈骗了。她苦口婆心地劝说老人,“刘叔叔,您相信我,这真的是骗人的,就是来骗您的钱。您不要把钱给他们转过去,钱要是转到他们账户下就很难再追回来了。我们赶快报警,您也和您的子女联系一下……”在拜丽的劝说下,老人最终没有把钱转入陌生账户。后来拜丽得知老人的儿女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陪伴在他的身边,拜丽便自告奋勇地帮忙监督老人银行账户是否异常,以避免他再次被骗而受到财产损失。“这对于我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如果可以帮助到刘叔叔的话,我何乐而不为呢。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拜丽帮助别人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要得到回馈,但是不可否认有不少人会投桃报李给拜丽带来意外之喜,为她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您好,请帮我把我账号里的一笔定期存款取出来。”
“好的,请把您的身份证给我。”
“嗯好,稍等一下。咦,我的身份证呢?”
客户翻遍了手提包,也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接着他又站起来找遍全身上下每一个口袋,还是没有找到。他喃喃自语道:“奇怪,我的身份证怎么就不见了呢,我明明记得出门的时候拿在手上了啊,这可怎么办好呢?”
拜丽看到眼前的客户慌慌张张的样子,亲切地安慰他:“您别着急,好好找一找。”
“我都找遍了,就是没有找到我的身份证。临出门的时候我还拿在手上的,这会就怎么也找不到了,可能掉在路上了。这可咋办啊,我还等着取钱急用嘞。”
“大哥,您要是实在着急取钱,我就陪你去派出所补办临时身份证,回来给你办理取款业务。”拜丽陪着客户去办了临时身份证,最终顺利地把客户的钱取出来了。
客户看到拜丽为他忙上忙下,全心全力为他办理业务,内心深受感动,但因有急事对拜丽致谢后便匆匆离开了。
这件事原本拜丽没有放在心上,她认为自己所做的无足挂齿,她说:“如果有一天我的客户有别的需要我帮忙的,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我一定去帮。”后来那个客户专门来到拜丽的单位对她道谢,“妹子,上次多亏了你,真是太感谢你了!”
拜丽微笑着说:“没事,没事,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客户从和拜丽的聊天中得知她是一个理财经理,当即就表示要在拜丽这里购买理财产品。他说:“把钱交给拜丽这样的有责任心的热心肠的理财经理我放心。”拜丽当然也很开心,她根据客户的自身情况为他推荐了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理财产品。后来这个客户不但把自己的资金都转入了拜丽所在的银行,还热心地给拜丽拉来了好几个客户。
新时代劳模
“如果劳模是你这样子才能当,是干成你这样才能当劳模,我不想当劳模。”拜丽的耳边一直响起同事的这句话,她感到有些委屈和无奈。在被评为新疆自治区劳动模范后,相比荣誉更让她切实体会到的是压力。她的脑海中始终绷着一根弦,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必须事事做好,必须成为大家的榜样,因为她是劳模啊。遇到难题时,同事会把希望寄托在她的身上,让拜丽去处理棘手的问题,仿佛她是无所不能的。在以前还没有获得荣誉时,拜丽就对自己要求严格,获得荣誉后,她更是不敢松懈,每天打鸡血似地兢兢业业地工作。她明白劳模不是谁都能当,谁都能干的,她很感恩自己可以获得这么高的荣誉。她在单位尽心尽力地工作,服务客户,帮助同事,发挥劳模的带头作用。
尽管如此,拜丽还是想说,自己是普通人,自己也有七情六欲。自己可以为了工作多努力多付出,但在领导不认可自己时,在自己付出很大的努力并没有得到肯定时,在被别人误会误解或者说是本人什么都没干却遭受无妄之灾时,自己也会伤心也会委屈难过甚至想要放弃。
拜丽希望大家能改变对劳模的固有看法,他们作为新时代的劳模,可能不再是以前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形象。新时代的劳模有独属于他们的魅力,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拜丽想要更多的年轻人看到劳模其实能干也能玩,劳模可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劳模也是普通人。拜丽期望身边的人能给劳模更多的关怀、支持和理解,劳模作为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不仅有值得大家学习的品质,同时还会存在自身的缺点,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包容理解劳模。
再进校园
2019年初,拜丽收到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这让她欣喜不已,她没有想到时隔二十多年自己还能圆梦大学。她衷心地感谢党和国家,感谢工会、学校和单位,给了自己再深造的机会。她时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十分幸运的人,自己只是做好了自己分内的事,却获得了那么多的回报。进入大学校园,看到干净敞亮的教室,景色宜人的校园环境,鲜活明亮的年轻面孔,拜丽感觉自己又回到了以前上学的日子,自己的心也变得年轻活跃了。
没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之前,她以为自己会和普通的大学生一起上课,来了之后她才知道原来不是啊。她进入的是劳模班,一个党和国家为褒奖劳动模范,让劳动模范接受更高的学历教育、提升知识水平而专门开设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高等院校里的劳模班。劳模班上的学生要么是劳动模范要么是全国先进工作者,每个人都是这个时代的楷模,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了解了班上同学们的光荣事迹后,她对同班同学顿时心生敬佩之情,明白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应当向他们学习。
对于拜丽而言,上大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学校对劳模班寄予了厚望,老师对这些学生也倾囊相授,同时拜丽自己也十分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勤奋刻苦。但是拜丽由于离开课堂已久,以前接受的文化教育与现在所学课程有很大不同,所以在最初她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她想起了以前自己少年求学的那段日子,拿着母亲东拼西凑的学费上了中专,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拼了命似地学习。当时吃不饱穿不暖,还咬牙坚持上学。现在来到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有了这么好的一个学习环境,自己又怎么能被眼前的“拦路虎”吓倒呢。她认真地对待每一份作业,努力尝试完成它。慢慢地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学习到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开阔了自己的人生视野。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疫情打乱了大家的生活。2020年整个上半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进行线上教学,拜丽在家坚持线上学习——当一天学生就上一天课。新疆疫情爆发后,她第一时间自费购买了1000只口罩分发给一线基层民警,还加入了社区志愿者,协助防护疫情。她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自己应该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不知不觉,拜丽已经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习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段时间她不仅学习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更深切地理解了劳模精神,明白了劳模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也希望大众对劳模尊敬崇拜之余,还能对劳模多多关怀与理解,因为劳模也是社会上平凡普通的人。她还期待涌现出一批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劳模,引领社会思潮,共筑中国梦。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