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徐和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学院2020级劳模本科班学员。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采气二厂主任技师兼元坝采气管理区白鹤中心站站长,中共党员,高级技师,1985年出生,2004年参加工作,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采气工职业技能竞赛冠军、局(分)公司技术能手、系列立功劳动竞赛个人二等功、敬业奉献最美青工等殊荣。
一、成长之路
2004年6月,徐和先通过招工考试,成为了一名石油工人,分配到四川阆中15井当采油工,圆了儿时的梦想。刚入行的时候,工作经验不足,他就每天跟着老师傅学,一点一点的积累,工作之余也勤奋自学,钻研《采油工》教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很快,他就由一名“门外汉”变成了合格的采气工人。从业以来,徐和先一直勤勤恳恳,先后参与河坝一井试采工程及元坝高酸性气田的工程建设和调试投运工作并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经验。
2014年,徐和先选择担任元坝29-1单井站的站长,投身元坝试采工程投运最后冲刺阶段。他首创元坝29-1单井站“装置负责制”,每个人都负责不同的核心设备,互相比着干,从工程中交到调试投运仅用时13天,创造了元坝单井调试投运的新速度。2016年,他主动申请参加省采气工技能竞赛。两个多月的备战中,啃下三万多道理论习题,光高级孔板阀维护保养这一项实操练习就不下两百次,直到练成条件反射。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采气二厂获得团体第一名,他也获得个人第一名。2017年,徐和先选择竞聘到白鹤中心站当站长。徐和先高度重视安全,全员参与,中心站自投产以来,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三年来,他累计现场监护2000多次,是大家口中的“监护达人”。作为厂“四带一”师带徒工作中的技能导师,徐和先也非常重视“传帮带”作用。他先后带过20多个徒弟,根据岗位要求培养出了8个工程师,1人还获得了“四川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金牌。
二、求学之路
时代的发展赋予劳动新的内涵,以知识和技能为支撑的创造型、创新型、智慧型劳动正取代传统的经验型、体能型劳动。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科技高速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徐和先坦言自己明显感觉到现有的能力很难胜任新的挑战。其实早在几年前就萌生了提升学历、扩充知识面的想法,但因工作性质和家庭原因的限制,一拖再拖未能实现自己的心愿。2019年在一次培训中徐和先巧遇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杨冬梅教授现场授课,并有机会了解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他主动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政策,更加坚定了求学的决心。徐和先在接到省总工会关于劳模本科班招生的通知后,所在单位领导也非常支持他进行学习提升。有了学习深造的平台、有了家人和单位的支持,徐和先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毅然决定重新回归校园。
“在等待和盼望中我收到了录取通知书,非常期待自己能早日在知识的海洋畅游。但临近春节,国内突然爆发新冠肺炎,返校时间待定。在复工复产期间,学院组织全体同学开展线上学习。我常常担心老师会不会认为我们基础太差,会不会因工作忙或其它情况没有准时上课而批评我们,大学的学习方式和中学时期教学方式一样吗?在焦虑中结束了第一周的线上课程,各科老师都非常谦和、包容,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非常感激各科老师的理解和包容。”
徐和先
对于徐和先而言,荣誉仅仅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人生还有很漫长的路去前行。他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帮助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回到工作岗位能更快地实现技能型到智慧型的转变。
三、坚守之路
在新冠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徐和先开启了“坚守课堂+坚守岗位”的工读模式。在跟上学校线上课程教学进度的同时,作为采气二厂元坝采气管理区白鹤中心站长,徐和先带领站上的十多名员工连续坚守岗位40多天。他们的任务是随时被安排到一线岗位轮换员工休息或突击急、险、难的任务,全力确保元坝气田生产平稳运行。虽然生活枯燥、工作时间长,但他们一想到千家万户能用上天然气,心里总是暖暖的,这份坚守很值得。
在一如既往的岗位坚守下,“云课堂”学习也成了徐和先新的生活方式。原来的他都是在岗位上默默无闻、钻研技术、攻坚克难,重返课堂之后,他结识了同班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劳动模范,和他们共同分享工作、学习感悟,互相加油打气,并相约疫情结束后相聚课堂,共同渡过美好的大学时光。
“期待与老师、同学面对面的交流,向他们学习;期待在泛红的晨光下漫步在校园的小道上;期待在学校的关心和帮助下能有满满的收获。
徐和先
结语
在苦干实干中成长起来的徐和先,是敬业奉献的核心骨干、勇于担当的技术能手、管控过硬的安全卫士。回到课堂后,他倍加珍惜,愈发勤奋,努力使自己成为严谨治学的优秀学生、团结互助的班级骨干、尊师重道的道德楷模。他以朴实无华的劳模精神和扎实肯干的切身行动,践行着习总书记在回信中对劳动模范 “珍惜荣誉,努力学习”的殷切嘱托,诠释着新时代的劳动之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