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首页 > 校友风采

助力冬奥,中劳校友在行动!


      2022年2月20日,随着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的顺利举办,这场举世瞩目的体育赛事正式结束,为赛事顺利举办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们赢得了关注与掌声,在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志愿者们表达了感谢。他诚挚地说,“你们眼中的笑意温暖了我们的心田,你们的友好善意将永驻我们心中。志愿者,谢谢你们!”

      中劳校友们也是这数以万计的志愿者中的一员,也在默默发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光。接下来让我们去倾听他们的冬奥经历和感悟

微信图片_20220311172405.jpg

郭晋成

个人简介


      郭晋成,2016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曾任校学生会副主席、学院学生会主席、志愿者工作部部长,现担任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北方分公司团总支书记。


冬奥感受

幸逢盛世,不负盛世,2021年10月借调到北京团市委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有幸参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服务保障指挥部人员集散协调组的相关工作,组织观众远端集结,统一安检前往国家体育场,从服务保障到观众集散,从沟通建群到组织引导,从实地踏勘到观众现场安置,始终保持“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的工作状态,为冬奥会的圆满成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微信图片_20220311172951.jpg


从高校学生干部到企业团干部再到冬奥保障人员,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历练,都是宝贵的人生经验。非常有幸能够参与2022年冬奥会这场举世瞩目的国际盛会的服务保障工作,虽然放弃了假期,但也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看到国旗在鸟巢冉冉升起,由衷的感到祖国的强大、民族的自豪。


为祖国增光添彩是赋予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与使命,在接下来的冬残奥会工作中我会更加积极主动去承担相关工作,坚实服从各项安排。我必不负韶华,不负自己,用无悔的青春书写“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微信图片_20220311172958.jpg


微信图片_20220311173026.jpg

薛超

个人简介:


      薛超,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曾担任校学生会主席,现担任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投资管理公司团总支书记。

冬奥感受

2022年1月,根据组织安排,我被借调到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指挥部人员集散协调组工作,参与开闭幕式服务保障工作。

进到专班后,我快速适应工作节奏。尤其是在疫情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小到流程衔接、大到方案制定,我和同事们放弃假期周末休息,以数十次的方案修改、总结复盘、模拟演练诠释对待工作的“高标准”、对待自己的“严要求”。

微信图片_20220311173031.jpg

在这里,我和同事们经常为了一件“小事”互相“争辩”,经常为了“一句话、一条方案”去翻阅之前的材料、和其他小组反复沟通确认,确保工作组报出去的材料更精准。对于我们而言,活动圆满成功,向世界交出一份精彩的答卷,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以青春之我,筑冬奥之梦,展青年风采。非常感谢冬奥组委、公司给我的宝贵机会,让我有幸参与此次活动中来。冬奥会已经圆满结束,我将继续践行开拓进取的奥运精神,把冬奥会经验转化为筹备冬残奥会的不竭动力,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微信图片_20220311173058.jpg


微信图片_20220311173102.jpg

于泽友

个人简介:

       于泽友,劳动关系学院2014级劳动关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曾任学校学生会副主席、体育部负责人,现就职于首旅集团。

冬奥感受

很荣幸能够跟随首旅集团参与到2022北京冬(残)奥会住宿保障的任务中,在延庆冬奥村担任健身中心主管一职。2021年11月底,怀揣着一颗炽热的心,踏上了通往冬奥会服务保障的征程。

延庆冬奥村位于延庆区小海坨山脚下,比北京市内温度低8、9度,天气特别寒冷。开村前,我们每天都要早出晚归,来回坐班车将近5个小时。由于冬奥村刚建设完成,各项设施还不完善,开始几天还喝不到热水,条件极为艰苦,我和同事们努力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地面除尘、玻璃清洁、健身器材的擦拭与调试等多项工作,努力做到交付完成即验收合格。开村后,我们穿着厚实严密的防护服,无数遍地消杀擦拭,对安全防疫一丝不苟;无时无刻地递上毛巾,随时整理好使用过的器械,这些让运动员感到关怀备至。犹记一天上午,阿根廷与爱尔兰全队队员送来了充满温情的感谢信,信中文字流露着真诚的谢意,大家合影留念,互送祝福。微信图片_20220311173125.jpg

伴随着2022年冬奥会闭幕,我们依旧坚守在冬残奥会的服务保障工作中,健身中心的服务工作也会更加切合运动员需求,只为服务好每一位运动员。在后勤保障上,我们一样彰显“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与善良,用尽全力保障北京冬残奥会的顺利进行!



微信图片_20220311173129.jpg

朱冠安

个人简介:

       朱冠安,文化传播学院2016级新闻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曾任摄影协会社团负责人,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作为记者参与冬奥会相关报道。

冬奥感受

作为记者在赛时工作节奏还是蛮快的。我在古杨树场馆群包括三个竞赛场馆,我需要盯比赛、蹲混采、记发布会,然后出赛后稿,有时候两个场馆同时有赛事就需要这边一结束立马去下一场。除了赛事本身,赛场内外的一举一动我都要时刻保持关注,保持敏感性,有能出新闻的就要去拍,比如救援演练、大雪清理、场地转换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发掘一些故事性强的内容和人物,然后采访、写人物稿。经常是早上到场馆,晚上11点12点回酒店,这时候赛区的体感温度可能有零下30多度了,呼出的水雾凝结成冰,一天就这样结束。微信图片_20220311173133.jpg

来到前方,更加真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媒体人需要担当的责任,更想做一个不停前进的媒体工作者,也更坚定了自己的新闻理想。


结束了冬奥会的工作,感谢自己恪尽职守,做了自己想要做出的成绩,没有留下遗憾。

微信图片_20220311173138.jpg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友以出色的表现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贡献了青春力量,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