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首页 > 校友回忆

黄理朋《奋斗的青春不老》

奋斗的青春不老

2016级公共管理研究生班 黄理朋

  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只有再出发。一个莽撞少年,经历了大学的浸润,通过了社会的洗礼,在离开校园三年后,我选择了重新拾起书本,开始求学生涯。接到录取通知书仿佛就在昨天,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来到了让我再次成长的母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这所工会系统的高等院校里,我不仅习得了工会和劳动关系理论,厚植了劳动情怀,更收获了真挚的师生情谊。

  回想两年半的校园生活,丰富精彩。入学之初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校史馆,近距离地感受了学校厚重的底蕴,惊叹于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于是便暗下决心要在这所高等学府努力深造。后来的师生见面会让我们领略了学校的良师风采,感受到了学术研究的无限魅力。感触于老师们在工会和劳动关系领域的深入研究,我也初步选定了自己的研究领域,而这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给予了我明确的指引。学校不仅为我们开设了丰富的专业学习课程,教授我们科学的学术研究方法,而且还致力于拓展我们的学术视野,定期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授课讲座,带领我们参加专业领域的学会年会,让我们触碰学术前沿,了解专业领域最新的发展情况。同时举办案例大赛,通过竞赛的方式锻炼培养我们调查研究、案例写作的能力。学校也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科研平台,培养我们扎实的学术研究功底。为我们提供赴外交流的机会,了解不同国家学术研究特点,而且也提供了社会实践平台,培养我们服务社会,学以致用……两年多的种种仍历历在目,记得课堂上同学们“群枪舌剑”的讨论,记得案例大赛前“自行模拟”的紧张,记得社会实践的“汗如雨下”,记得赴外交流时的“琳琅满目”,也记得毕业论文写作的“持久之战”,丰富的校园生活不能一一道尽,但都将成为我最珍贵的回忆。

  两年多的时间,学校给予的最美好的馈赠是“劳动”。老师们身体力行,勤勉工作,劳动模范勤于钻研、勤勉敬业,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劳动精神,理解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我校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中说,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这既是对劳动模范的褒奖,也是对我们的勉励。“有一种工匠精神从年轻干起”,作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毕业,我们要学习实践勤于钻研、勤勉敬业的劳模精神,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用优异的成绩回馈母校和老师。

  两年多的时间,最多的心情是感激,最多的话是感谢。还记得老师们从早八点到晚九点,不辞辛苦地给我们讲授专业知识;记得导师耐心细致帮我们梳理写作思路,完善框架,逐字逐句地指导我们修改论文;记得研究生处和院系老师们事无巨细地工作,只为给我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正是老师们辛勤的付出,让我们丰富了知识理论,掌握了科研方法,锻炼了实践能力,让我们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老师辛苦了!谢谢各位老师!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毕业季倏然而至。我们换上了新装,新的征程已悄然起航。毕业不代表学习的中断,离开校园也不是求学的终点。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们谨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历史使命,每一代青年也都有每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作为服务国家特殊需要的专业人才,我们任重而道远。将来无论身处何处、从事何种职业、面临怎样的挑战,我们都将铭记母校的教诲、老师的嘱托,心怀报国之志,勇担时代重任,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让青春年华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祝母校硕果累累,再创辉煌!70周年生日快乐!

  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桃李满园!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