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兵校长开启“形势与政策”系列讲座第一讲
[发表时间] 2016-10-18 [浏览次数] 次
10月17日晚,涿州校区报告厅济济一堂、座无虚席。刘向兵校长给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文化自信与当代大学生》的精彩讲座,开启了学校“形势与政策”系列讲座的第一讲。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成国一出席,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的全体老师与450余名学生一起聆听了讲座。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自信?”刘校长在讲座的最开始提出了这样的一个主题、两个概念。随后,又从原因、来源、工程几个方面展开介绍。
“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强调文化自信?”刘校长说:“文化自信是一切自信的基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自身禀赋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文化无处不在,文化自信的影响就会无处不在。文化一旦内化于心,就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一旦文化自信树立起来,这个影响就不仅是深厚的,而且是长远的。”
在对“我们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这一问题的讲解中,刘校长从四个方面展开:来自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或底色,来自革命文化的积淀和升华,来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来自创造文化新辉煌的强大物质基础、精神积累与制度保障。
而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践行文化自信呢?刘校长勉励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有知识迈向有文化的‘五个一工程’”:一是阅读一批名著,中外名著都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二是形成一套理念,基于文化自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培养一项爱好,深刻领略传统文化的旨趣,终身受用;四是参加一个社团,在团队学习和砥砺中提升文化修养;五是过好一批节日,深刻体会作为中国人的幸福、厚重与自豪。
在讲座中,刘向兵校长的语言生动而“接地气”,从传统文化的发展讲到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从“一带一路”的建设讲到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刘校长表示:“中国的软实力之一就是充满魅力的传统文化。”他向同学们推荐了两本书:《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和《中国文化读本》,希望同学们能了解中国21个节日、37个传统文化形式的内涵与意义,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还有哪些传统文化是书中没有提到的?”刘校长亲切的与同学们展开互动。场下同学们纷纷从戏剧、语言等角度,用自己的见解对书中内容作了补充。在互动中,当校长提问同学们“是否爱听传统的民间戏剧?”时,得到了同学坦诚的否定回答。校长笑着对同学们说:“对有些文化的理解要依靠年龄的积累。”
在讲座的最后,刘校长为同学们准备了课程“彩蛋”——要树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人“悠久历史,光荣传统,欣欣向荣,劳动情怀”的文化自信。刘向兵校长作《江城子·喜观学子军训闭营式》一词,并在词中引用苏轼、辛弃疾、刘禹锡等名家典故,用激昂的语言激励同学们“在对文化的热爱中相遇,在对文化的自信中,开创学校和每个人的美好未来!”
(教务处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