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年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发表时间] 2016-12-18 [浏览次数] 次
12月18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年发展论坛在我校北京校区四楼会议室成功举办,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为学报发展出谋划策。校长刘向兵出席会议并讲话,潘国琪(第三、四届全国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原总编辑)、蔡蓉华(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总编辑)、蒋重跃(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总编辑)、刘曙光(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学报》总编辑)、仇加勉(北京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公安大学学报》总编辑)、王佃启(北京文科学报研究会秘书长、《华北电力大学学报》总编辑)、周晓燕(《中国青年社会科学》总编辑)、唐景莉(《中国高等教育》总编辑)、周小华(《北京联合大学学报》总编辑)、苏金燕(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评价中心期刊部副主任)出席会议。
刘向兵校长代表学校向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达了诚挚谢意。他表示,这么多著名专家学者的参加,并从不同角度,开出“药方”,为学报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次论坛达到了很高水平。刘校长强调,要进一步研究学报发展的定位,将学报发展与学校特色有机结合,着力在以下方面下功夫:一是要特色强刊,找准和突出自身的特点。二是要通过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摸索办刊规律,练好编辑“内功”,不断提高期刊质量。三是要聚焦“核心”,做好长期规划,在全面提升期刊质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
会议围绕“如何突出学报的办刊特色、提高办刊质量”,“学报名刊、名栏建设的路径选择”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从学校政策支持、期刊定位的宏观层面,刊名选择、栏目设立的中观层面,以及摘要撰写、关键词选择等角度,多维度、多层次地提出了中肯且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
学报副总编辑杨晓智在发言时表示,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专家学者的指点启发下,学报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争取推出金牌栏目,培育金牌期刊,发掘金牌作者,通过名栏、名刊、名家为学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报编辑部全体编辑和科研处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