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宣传工作» 2016年学校新闻

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我校第五场“劳动关系·工会”学术沙龙顺利举办

[发表时间] 2016-12-23   [浏览次数]

  12月22日下午,我校第五场“劳动关系·工会”学术沙龙在北京校区办公楼四层会议室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忠尚教授以“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为题给大家带来一场精彩报告。刘玉方副校长出席沙龙,来自全校各系(院、部)的30余位教师参加了本次沙龙。

 

  刘玉方副校长代表学校向李忠尚教授的到访与授课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刘副校长介绍了学校概况和发展情况,指出李忠尚教授的此次讲座将为我校教师扩展理论视野,正确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产生积极指导作用。

 

 

  李忠尚教授从“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与理论框架、法兰克福学派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今昔演变、现代德国哲学与哈贝马斯、研究“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与现实意义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李教授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若干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使大家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李教授的讲解结合现实,生动活泼,还不时穿插与哈贝马斯等国外著名哲学家交流的故事,使看似陌生晦涩的“新马克思主义”不再神秘难懂。

 

  李忠尚教授认为,“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研究、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对现代工业社会的分析批判。他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学习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入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结合国内外新的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他认为,新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社会问题的剖析为解决当今中国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些借鉴,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资本主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他指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既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也没有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而是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伟大的创举,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我们应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提问环节,与会教师与李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李教授的讲座以一种宏大叙事的方式展现了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对大家全面了解新马克思主义有积极意义。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致力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不断提升学术研究水平。

 

  李忠尚教授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出国留学并获得德国波恩大学博士学位的著名学者、资深教授、博导、中央国家机关正厅局级干部,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软科学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曾是我国金融改革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对于广电改革和文化产业的研究和实践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科研处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