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宣传工作» 2017年学校新闻

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靳诺一行到我校调研指导

[发表时间] 2017-05-27   [浏览次数]

  5月27日下午,涿州校区,阶三教室,第6节课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李妍妍老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她的课堂上迎来了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等3位专家。对于这位入职不到一年的年轻博士来说,这是第一次被国家级专家听课,她的心情难免有些紧张。

 

  

 

  “祖国统一与祖国强大何先何后?”伴随着这个提问,李妍妍老师开始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的讲授。“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点评完一位同学的回答后,李老师又抛出了另一个问题,“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什么?”结合同学们的回答,她从历史着手,以台湾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为主线,引出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的历史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接下来,李妍妍老师又提出第三个问题,“妥善解决台湾问题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性”?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广泛讨论,在肯定同学们一些答案的同时,她分析了台湾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在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中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最后告诉同学们,只有妥善处理好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才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问题之后,李老师全面回顾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和发展历程,特别系统梳理几代领导人关于台湾问题的主要观点,向大家深入细致的讲授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课程结束后,靳诺主任就听课情况跟主讲老师进行了反馈,对李妍妍老师的授课内容、讲授观点和教学方法给予了充分肯定。靳诺主任指出,台湾问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李妍妍老师能够系统梳理几代领导人有关台湾问题的主要观点,始终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宣讲祖国统一,充分体现了高校思政课对学生的价值引导;李老师亲和力高,能够把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很好的结合,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靳诺主任也提出了改进建议,作为年轻教师,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放”与“收”的度。

 

   

 

  随后,专家组又来到阶五教室,旁听了孙伟正老师的《毛泽东思想概论》。上课铃声响起,孙老师亲切问候大家,首先带着同学们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接下来是同学们的展示环节。2016级职业卫生班的寇智乔同学,以《直面中国的贫困角落》为题做了交流;2016级公共安全管理班的邢钰萱同学与大家分享了“一带一路”的辉煌历史、重要意义、丰富内容等。“两位同学分享得很好,大家对于他们的分享有什么见解呢?”孙老师抛出问题后,3位同学结合自身经历谈了自己的体会认识。之后,孙老师结合同学们的发言引出本次课的内容——中国为什么如此强大?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孙老师以一段八国联军侵华的视频,带领大家反思当时的中国为何积贫积弱,进而引导大家了解中国由弱变强的历史进程。

 

 

  课后,靳主任在反馈中指出,孙老师的课堂很好的体现了思政课从教学体系到教材体系的转化,很值得肯定;授课内容体现了思政课价值引导,突出了四个自信;整体课堂氛围以及师生上下互动的效果都很好,同学们能够跟上老师的思路,这很重要;鼓励孙老师积极参与北京市的一些建设项目,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她还建议,面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思政课的教材以及教师的授课方式都要有相应的调整;学生参与后,教师的点评很重要,要加强点评。

 

 

  临别之际,靳主任停下脚步,在向大家挥手致意、问候同学们的同时,又向大家介绍了教育部党组组织此次听课调研的背景、意义和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建设方向。她指出,从听课情况看,我校的思想政治课有四个亮点:一是教师们授课非常认真;二是教师们的理论功底很扎实;三是课堂上学风良好,学生态度认真;四是课堂上互动充分、效果很好。

 

 

  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今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的通知》,将2017年确定为“高校思想政治课质量年”,委派200多名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和高职高专思政课建设联盟专家深入全国所有普通高校的思政课课堂,对近3000名思政课教师进行听课指导。专家和学生一起现场听课,现场打分,并对授课教师进行现场指导。这是高校思政课史无前例的大调研,调研结果将对未来高校思政课建设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学校党委书记屈增国,副校长李华东、刘玉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党委组宣部负责人等陪同调研。

 

(党委组宣部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