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兵校长参加“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八十年——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理论与实践”论坛
[发表时间] 2017-09-24 [浏览次数] 次
9月23日,“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八十年——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理论与实践”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外交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延安大学等10余所发端于延安的高校领导共同探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道路与办学经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对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作了深入分析,对中国人民大学80年艰苦卓绝的发展历史做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从1937年创办陕北公学开始,中国人民大学走过的80年艰苦卓绝的探索发展历程,正是我们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历史进程的缩影,见证了党的教育理念从阶级教育向革命教育、再向国民教育、最后向现代教育的关键性转变。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认真研讨我们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走过的路,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办好中国特色高等教育,需要探索回答六个问题。一是回答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要紧紧结合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二是回答好“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走近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朝着高等教育强国目标迈进。三是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是回答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朝着什么方向前进”。要深刻把握中外教育发展历史规律,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走适合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五是回答好“搭什么台、唱什么戏、创什么业”。要围绕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加强从顶层设计到微观操作的思考探索,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六是回答好“种什么树、成什么林、结什么果”。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营造良好政治和学术生态,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中国高教学会原会长周远清以“走中国特色之路 建高等教育强国”为题发言。他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高举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大旗。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植根于中国历史、中国国情、中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双一流”建设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关系密切,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目标,“双一流”建设是手段。
刘向兵校长以“解放区高等院校对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意义——以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时期为例”为题做了交流发言。他以中国人民大学前身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为例,阐述了解放区高等院校对新中国高等教育做出的重要贡献。刘校长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兴办的高等院校,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源头,对新中国高等教育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值得系统、深入地进行研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前身是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同根同源,也是一所来自解放区的红色大学。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工会人才。他表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将以研究劳动科学、培育劳动英才、弘扬劳动精神为神圣使命,努力建设一流教师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和工运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论坛现场,与会学者还围绕中国新型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双一流”建设带来的影响、高等教育的“延安模式”、创新人文社科人才培养、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精神、中国一流大学的发展转型等展开研讨。
(党委组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