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相关文件

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试行)

[发表时间] 2008-04-08   [浏览次数]

 
 
   中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委员会
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
(试行)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14号)的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现就学院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明确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基本要求
        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是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障,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加强和改进学院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1)积极而慎重地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大工作力度,扩大大学生党员队伍数量,把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及时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在校大学生党员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在整体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坚持和完善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标准和程序,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规定,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新党员质量。
        (2)把培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的全过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立健全多渠道、分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发挥党校和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的主渠道作用,切实加强大学生入党前、入党时和入党后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实现大学生党员组织入党和思想入党的统一。
        (3)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坚持把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大学生“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使大学生党支部成为带动学生班级团结进步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
   
        二、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加强制度建设,切实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要全面把握和坚持党员标准。对准备发展入党的大学生既要考察其政治素质、学习成绩,也要考察其入党动机、理想信念;既要考察其平时表现、群众基础,更要考察其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和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要注意防止标准把握的片面化,特别是过分强调学习成绩,不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和其他表现的倾向。
        严格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程序,认真履行入党手续,要按照中央、全总规定和学院的具体要求,坚持集中培训、政治审查、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发展对象公示、党组织集体讨论表决、学院党委审批等程序,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大学生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注重考察预备党员在预备期内的思想政治状况和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保守党的秘密、发挥党员作用的情况。
        要把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过程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在批准申请人入党之前,要派人同他们谈话,加深对他们的了解,帮助他们提高对党的认识。在支部大会对发展对象进行讨论、入党宣誓仪式和预备党员转正等入党关键环节,要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激励作用明显的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党员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的提高。
        加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发展党员联系人工作制、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集中培训制、发展党员公示制等制度。
        要做好组织关系或有关证明材料的接转工作,注意入党积极分子从高中到大学、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高年级的连续培养,避免培养过程的脱节。
        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正确处理好培养和发展、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防止和避免突击发展、片面追求数量、发展数量大起大落等不正常现象。发展重点要坚持向二、三年级大学生倾斜,逐步提高党员在大学生中的比例。
        在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和加强制度建设的基础上,使学院在校大学生党员数掌握在学生总数的10%以内,并努力实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
        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党员标准、条件和发展党员程序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的监督、检查。各支部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发展条件和发展程序,切实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
 
        三、认真做好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要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发挥作用为目标,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深入扎实地做好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结合党的先进性建设,引导大学生党员深化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认识,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
        要抓住培养、发展、入党后教育三个关键环节,通过入党前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实践的锻炼,使入党积极分子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端正入党动机;通过入党的严格程序和仪式,使发展对象充分体验入党这一时刻的庄严和神圣,思想得到升华;通过入党后的组织生活和党的优良作风的熏陶,使学生党员政治上和思想上更加成熟,成为理想信念坚定,愿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奋斗的真正的共产党员。
        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管理,积极探索大学生党员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坚持和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督促大学生党员认真履行义务,保障大学生党员正确行使权利,注重从政治上、思想上关心爱护大学生党员。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队伍的自我纯洁机制,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及时处分违纪党员,保持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要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活动,健全党员的约束机制,促使党员经常性地自省、自警、自律、自强。
        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实践锻炼和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在关键时刻、重大活动中的骨干带头作用。组织大学生党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服务工作,选拔他们参与学生班级、学生社团及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教育管理工作,发挥他们在培养联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扩大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达到发展一个党员、带动一批学生的效果。
 
        四、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早期培养教育
        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追求进步的良好环境,引导他们始终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通过宣传党的政治主张,不断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和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教育,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入党热情,使他们自觉端正入党动机。
        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早发现、早教育、早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基本素质好、入党积极性高的优秀团员、学生骨干吸收到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做好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使“推优”成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主渠道,使优秀团员成为大学生党员的主要来源。加强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经常性培养教育工作,采取党校培训、落实培养联系人责任、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内活动等措施,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
        要做好培养教育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衔接工作,及时接转和审核高中阶段入党积极分子的有关材料,连续计算培养教育时间,避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流失。建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动态管理机制,及时吸收表现突出的申请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
 
        五、积极推动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
        要把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带动学生班级团结进步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学生中正式党员达到3人以上的班级,应及时成立学生党支部。
        要加强大学生党支部的自身建设。大学生党支部的主要职责是: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院党组织的决议,推动学生班级团结进步;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并检查执行情况;培养教育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按标准和程序发展学生党员,经常听取学生党员和普通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党支部要履行工作职责,健全工作制度,努力做到学生党支部为学生党员服务、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为广大学生服务,不断增强大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六、切实加强对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领导
        建立和完善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协同配合,各党总支、支部具体贯彻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学院党委对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计划、步骤、目标等作出明确安排。完善学院党委、党总支、大学生党支部三者相互衔接的工作体系,建立学院党委领导联系党总支、党总支联系大学生党支部制度。组宣部要切实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营造有利于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环境与氛围。各总支要把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严格组织生活制度,不断创新党总支的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使党的组织活动既符合党的要求,体现党的性质,又贴近学生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为广大学生党员所接受和欢迎。要适当扩大党支部工作的覆盖面,吸引入党积极分子和广大的青年学生参加党的活动。每学年要专门研究,制定培养发展计划和工作措施,指导和推动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要重视发挥辅导员、党员班主任以及广大党员教师在发展大学生党员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党员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总结推广经验,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新任务、新要求。在加强学生党建工作调研的基础上做到早规划、早选苗、早学习、早培养、早发展。将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相结合、与成才教育相结合、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共青团工作相结合,努力开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局面。
 
中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委员会
2007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