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兵书记应邀参加“教育强国建设与高校评价改革”论坛暨《境外大学学科分级目录(人文社会科学)》发布会并作主旨发言
8月19日上午,由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协办的“教育强国建设与高校评价改革”论坛暨《境外大学学科分级目录(人文社会科学)》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召开。我校党委书记刘向兵受邀参会并作主旨发言。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主任范唯以及马陆亭、王战军、王蓉、申素平、刘惠琴、陈志文、张晓京、周光礼、周海涛、施晓光等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在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共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秦惠民教授主持。
刘向兵书记以《关于教育强国要义的思考》为题作主旨发言。他指出,教育强国的内涵包括“教育如何使国强”及“如何在国际范围内建设教育竞争力强大的国家”两个方面,需要重点解决好“教育质量高不高”“教育贡献大不大”“教育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强不强”三个问题,可从教育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两大要素着手。他认为,应该从七个方面把握教育强国的核心要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终极目标,高水平大学是重要主体,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核心支撑,高质量师资队伍是重要保障,教育与其他系统的良性互动是机制保障,创新性文化是关键动力,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合作是重要推力。他强调,对教育强国核心要义的把握为高校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高校评价改革应关注优质公平、令人民满意的教育资源,高水平、有特色的大学,高质量、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的人才,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政—产—学—研—用”良性互动的机制,符合自身特色和办学定位的创新性文化及共享共建共治的国际化发展路径等因素。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教育强国建设与高校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入研讨。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光礼教授发布了《境外大学学科分级目录(人文社会科学)》。这是我国首个跨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框架,填补了我国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空白。
(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