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周】2014秋季法学系实践周-民商法案例研讨实践活动安排

       一、实践教学目的

      (一)掌握民商事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准确适用我国现行法律规范,熟练运用法律理论,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民商事案例分析能力。
      (二)依据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完成民商事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
 
       二、实践教学安排流程
      (一)分小组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1.参与的同学首先分小组讨论,每2人一组。
       2.讨论后,每人分别撰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
      (二)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班讨论,
       1.每小组将案例分析报告向讨论班汇报,可以有1名主报告人,1名辅报告人。参与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组成讨论班,每个讨论班最多不超过10个小组。
       2.讨论班同学对每个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检讨、批评和问询,每个小组进行答辩和解释。
 
       三、实践教学作业和考核
     (一)提交案例分析报告
      1.每位参与的同学提交一份规范的案例分析报告。
      2.案例分析报告的要求、内容、规范、格式、范文请参见课上分发的复印资料。案例分析报告严格依据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分析,基于我国现行法律规范,检索各个请求权,并严格依据各个请求权的构成要件进行一一涵摄分析,并写明结论。
      3.案例分析报告可以手绘法律关系图进行说明。
      4.案例分析报告用A4版的稿纸或白纸手写完成。
      5.案例分析报告字数不限。
      6.案例分析报告在活动开始后两周内提交,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后提交教师。
     (二)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讨论班的讨论

      四、其他事宜
     (一)案例选取
      1.案例可从教师发到法学系公共邮箱里的案例选取(可依据裁判文书编号网上查询判决书全文,或将案例材料通过百度搜索判决书全文)。
      2.案例也可自选,但必须是真实的案例,并标明裁判文书编号或案件来源。
     (二)小组讨论时间地点
      每个小组讨论的时间、地点可自由安排,并在汇报前完成案例分析报告。
     (三)讨论班教室借用
      根据报名参与的同学人数,需要借用教室。每个讨论班需要一个教室,每个讨论班最多20人,即每20人左右一个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