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学生党支部——“劳动托起中国梦”主题党日活动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纪念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两周年,法学院学生党支部围绕“爱劳动、会劳动、懂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主题,于4月22日,以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开展“劳动托起中国梦”党日活动。本次活动由法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兰宁主持,18位学生党员参加。首先,法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兰宁带领大家学习刘向兵书记撰写的《爱劳动、会劳动、懂劳动——关于劳动教育的思考》,及《人民教育》评论员的文章《劳动教育的三重内涵》。通过学习,引导党员正确认识劳动,培养劳动意识,要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个人价值,报效祖国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接下来,兰宁老师详细阐述我校劳动教育月系列活动的具体方案,要求党员积极参与“居家劳动周”中“ 我为父母做顿饭”等6项活动,以及劳动教育征文和调研报告的撰写。
    党员们随后纷纷发言进行交流讨论,表达自己对劳动的理解。
    张伊雯同学发言说到,“劳动”是我们大学生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我们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者,养成劳动习惯,这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成为一个“既会行动又能思想”的人,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
    陈卓同学提到,生命的意义在于劳动。劳动精神和劳动意识作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我们要不断弘扬劳动精神为国家多做贡献。陈卓同学还分享了自己在疫情防控期间,在社区主动担任了志愿者,为社区居民量体温并登记信息的劳动实践。
    沈雪琰同学谈到,劳动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磨练其意志,实现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全面发展的目标。劳动意识的培养能够让学生真正做好劳动准备,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为我们国家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张亚钦同学谈到,作为一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学子,我们更应该把培养劳动意识放在首位,将劳动的三重内涵铭记于心。学校加强劳动教育,来得正是时候,劳动塑造生活,劳动成就人生。如果鄙视劳动,不愿劳动,人生也会变得苍白。爱劳动,会劳动,赋予劳动以热忱,劳动将回报人生以丰厚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过“三爱教育”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以及“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思想,我们应时刻牢记使命,在生活中,敢于劳动,勤于劳动,热爱劳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在党员的带领下,法学院的入党积极分子也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活动,分享自己践行劳动精神,从事志愿者经历。刘子扬同学,在全国人民抗击病毒疫情的时候,选择了加入社区志愿者的队伍;范李思俊,在疫情期间血库告急的情况下积极献血。
    法学院的学生党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劳动精神,积极奉献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绽放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