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刺激有内涵的法学院辩论赛初赛、复赛已经落下帷幕。不知道辩手们的儒雅风姿有没有让你铭记?辩手们的深刻观点有没有让你豁然开朗?辩手们的精彩表现有没有让你感到自豪?
不够过瘾?别慌,问题不大。更加紧张刺激的还在后面,激动人心的辩论赛半决赛赛果为你奉上!
2019级法学院辩论队选拔赛半决赛
时间:2019年10月17日
地点:涿州校区阶梯六教室
赛制:华辩赛制
环节:立论陈词环节、质询环节、自由辩环节、结辩环节
评委:辩论队队长罗汉鹏;辩论队副队长廖思琼;校辩论队高宏妮等
嘉宾:法学院2018级学长学姐 观众:法学院2019级全体同学
与初赛、复赛不同的是,本次半决赛加入了奇袭环节。具体规则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每个大环节结束时主席将询问双方是否采用奇袭
2.奇袭的形式可分为质询和申论两种形式
3.赛前,场控人员将会收取双方提交的一个数字(1—10),若双方同时采取奇袭,那么将会公示双方提交的数字,若两数之和为奇数,则由正方优先奇袭,若两数之和为偶数,则由反优先。
4.比赛中,双方各有一次奇袭的机会。
在主席简洁明了的介绍规则和双方辩友分别进行自我介绍后,本次半决赛拉开帷幕:
首先,第一场辩题是“当今中国应不应该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正方立场是当今中国应该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反方立场是当今中国不应该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双方在精心的准备下,关注近期有关低龄化犯罪的种种现象,收集了大量的现实事例,并在本质上从法学角度论证彼此的观点。正、反方辩友不仅从刑事责任年龄相关概念进行立论,更通过与历史、当今社会状况相结合的形式,列举了相关统计数据,将宏观问题微观化、抽象问题具象化,积极探索了法学思维模式的合理应用。紧接着,在第二场辩论中,双方就“自由裁量空间是法律的可喜还是可悲”的论题进行辩论。论题紧贴法学热点,从“自由裁量空间”入手,拓展了新生们的法学知识,使我们更加深刻的思考了法律在社会问题上的解决力的相关问题,引导法学新生积极关注时代背景,从社会实际出发。第二场选手更是吸收第一场选手的经验,紧靠比赛规则,再度扬起了赛场高潮。整场比赛环节中,火药味十足,双方辩手你来我往,针锋相对,激烈的唇枪舌战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比赛结束后,评委们依次点评双方的整体表现,肯定了他们的优点的同时也指出了他们的不足,并以自身经验和思考引导辩手们掌握辩论技巧。
最终获胜队伍:第一组:反方
第二组:正方
辩者雄辩滔滔,观者意犹未尽。本次比赛增强了同学们对思辨的热情,更引导新生从专业角度联系实际,对法学的学习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这场辩论赛,我们从务实的角度,弘扬了法学开拓进取精神,同时,我们也希望同学们牢记“刚健创新,和而不同”的校训,赛出水平,赛出友谊。共同为法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欲知决赛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