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你】法学院代表队分享秘籍啦,进来取取经~

    2019年11月24日,第十一届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落下帷幕。2017级的刘歆怡(队长)、杨斌、李宇航、王知悦、宋正宇、徐铭键六名同学组成法学院代表队,历经三轮异常激烈的淘汰赛后,最终荣获团队一等奖,最佳文书奖(第二名),杨斌同学也荣获最佳个人二等奖的好成绩。
    为使同学们继承和发扬法学院代表的拼搏精神,小编特地收集了各位选手的心得体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刘歆怡
(2017级法学1班)


    西原春夫说:人的一生中,值得重视的重大事情几乎都是偶然决定的。
    偶然来到北京,偶然进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偶然进入法学院,偶然参加北模,偶然和你们遇见……
    北京市模拟法庭大赛是以刑事法律为核心,一谈及刑法,首想便是冷兵器——严苛与无情。于我而言,刑法是慈悲的,有着超越单纯个人喜怒哀乐的情感。在刑法的脸中,包含着受害人父母,兄弟的悲伤和愤怒,也包含对犯人的怜悯,更包含对犯人将来的祈望。不要为刑法贴标签,也不要为自己贴标签。人的一生有无限的可能,请相信我们的一生都会穷尽所有的可能。
    2019年,对我而言,收获满满。我们攘括了北模的所有奖项,这句话说出来就让人很满足。但其实,奖项拿了也就只是拿了罢。瞬间永恒,瞬时节点,收获的是过程。
    我不会忘记桌上一摞刑法书。以前偏爱陈兴良、周光权、张明楷,现在开始翻看山口厚、前田雅英、大谷实。从国内刑法学者到国外视角,刑法的严谨性与体系感不断强化,刑法的魅力源源不断。北模已经结束,但我现在依然扎根于刑事法律。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既然已经进入法学院,就应该看作是法律学把我们维系到了一起,它让我们相聚在一起,这是一种前世的缘分。对此,请允许我将我的人生,我的全部精力都寄存到法学中。希望大家都能在法律里找到自己一生所爱。
    我不会忘记大家的赛前模拟。人生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走。人生是一个圆,你所付出与经历的,终归会以其他方式再转向你的生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感恩院内老师的每一次指导,感谢队内的每一位成员的付出,一步一步才有了最后的荣誉。深夜的讨论,桌前的争议,带来的不仅仅是学术,更是情谊——相遇一场,交个朋友。
    我不会忘记家人朋友的安慰。实不相瞒,于我个人而言,压力确实不小。寒风星夜里,是爸爸妈妈给过的温暖与呵护,是朋友们的拥抱与鼓励,陪伴我走完北模。感谢你们给我的星星,我也把我最为璀璨的星星分享给你们。
我不会忘记二十一世纪一〇年代最后一个冬天,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获得了北京市模拟法庭比赛一等奖。而我,有幸参与。
望,二十一世纪二〇年代第一个冬天,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蝉联北京市模拟法庭比赛一等奖。
    无论如何,很高兴遇见你们。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往后余生,与法同行。


宋正宇
(2017级法学1班)


    首先非常感谢在比赛中给予悉心指导的李庚强老师、王守俊老师、李文沛老师和朝阳检察院的吕晋检察官,也同样感谢在整个过程中相互辩驳、相互理解、相互鼓励、不断前行的我们。
    经过层层选拔进入市赛,又经过三轮比赛取得了现在的成绩,这个过程十分艰辛、跌宕,又格外有意义。无论是初选是的忐忑还是决赛中的紧张,无论是公诉人、辩护人还是证人、被告人角色,都让我对于配合和默契有了新的感受,也对司法程序和法益权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今年的北模并非向往常一样注重在司法实务界和理论界上的争议点,反而更偏向对运用证据的考察,这也给了控辩双方很大的辩论空间,也加大比赛的难度。作为辩护人时我们应当如何选择辩护策略,找到证据的漏洞并组织运用,给予对方致命一击。作为公诉人我们又如何在证据不甚完整的情况下,发现事实真相,将有罪之人绳之以法。从认识证据、组织证据到在法上运用证据进行举证质证,是对作为法学生的我们在刑事法律学习上的检测,也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道门槛,这个门槛不高,却能看出水平的高低。
模拟法庭在这半年以来在我的学习、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朝阳检察院近两个月的实习的也让我对刑事法律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些都是我大学时期乃至法律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徐铭键
(2017级法学1班)


    在比赛这段时间内,大家一起度过了一段富有趣味而又艰难的路程。在比赛的路途上,我们之间既有一起熬夜准备比赛时的齐心协力,也有因看法不同而导致的争吵。在准备这一次比赛的经历中,我们一起经历了困难的立论过程、对证据的无数次整理和质证、对理论问题的不断争论等等事情,最后收获了一个不错的结果。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中,让我感受到了自身理论水平的不足,即使模拟法庭是一个以实践为核心的比赛,但同样对理论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光凭我们自身的理论水平,恐怕我们也走不到夺下一等奖这一步了。最后,在这里感谢在这一个多月内一起为这一荣誉奋战的老师与同学们,还有对我们帮助良多的检察官和其他大学的同学们!!!


杨  斌
(2017级法学1班)


    对我而言,模拟法庭给我的收获,不仅仅只是获奖本身。在和老师同学备战期间,在和对友和其他大学模辩期间,都能感觉到自己强烈的紧张。这既来自于比赛的正常反应,也有对自己专业知识尚不牢固,害怕辜负大家期望的因素。好在自己之前曾经积累的辩论能力和临场反应能力,要比对手强一些。自己一直喜爱的表演,也没想到有一天会在这么严肃的地方发挥用处。最佳被告这个称号比最佳辩护人更值得自己记住哈哈哈!


李宇航
(2017级法学2班)


    从上一学期的选拔赛至今,我们都经历了太多,这份成功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现在我还记得,在大二学期的三轮校内选拔赛中与舍友经常熬夜奋战,搜索各种资料,寻找破题的思路和方式,经常是到了凌晨才得以关上电脑昏昏睡去,也算是提前体验了一把法律人的心酸生活。到了这个学期,面对强校如云的北模我们更是丝毫不敢懈怠,作为三轮均有出庭的辩护人和公诉人,倍感重任在肩,但也担心由于自己学理知识的不足,在比赛中失误而辜负了老师和队员们的信任和支持,但好在我们比赛前的准备非常充足,尤其是刑法、刑诉法以及证据法的理论知识研究的十分透彻,和两位搭档在场上的配合也是十分默契,在三轮比赛中面对对方的进攻和防守可以说是游刃有余,最终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也在比赛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法庭上的应变能力和辩护技巧,这些宝贵的专业能力必将会陪伴我们的一生。
    自然,这喜人的成功的背后凝结着我们每一位队员和老师的辛劳与汗水,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每一位队员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有的学理知识扎实,文书功底深厚,有的才思敏捷,反应过人,在与他们的一次次的合作与讨论中,我不仅认清了自己的不足更是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思维方式。每一位指导老师更是竭尽所能地去帮助我们,庚强老师,守俊老师以及吕检从学理和实务上对我们进行了细致的辅导,让我们有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更是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出庭经验。文沛老师则是我们强大的精神支撑,让我们充满着激情与活力来突破比赛中的一个个困难。


王知悦
(2017级法学2班)


    为期一个多月的模拟法庭比赛结束了,我们代表学校取得一等奖的殊荣,在这光鲜的荣誉背后,一路走来都非常不容易。作为三场都上场队员,每一轮比赛都倍感压力,担心会辜负大家的心血,但扎实的赛前准备使我们在赛场上尽在掌握。无论是赛前准备,还是临场发挥都使我收获良多,让我认识到理论与实践是脱离不开的,只有以坚实的理论为基础,与实际的案情相结合才可以拿下每一场比赛,否则只是空中楼阁不堪一击。正是这样努力备赛,不轻视任何一个对手,以及各位老师、检察官、律师为我们做出的指导与陪伴,我们才可以取得现有的成绩。最后,特别感谢李庚强老师、王守俊老师、李文沛老师、吕晋检察官为我们的付出!
    作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一名法学er,小编由衷的为他们感到自豪。感谢各位老师的付出,让我们再次祝贺他们,也祝贺法学院时隔7年后再获此佳绩!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继承六位同学顽强拼搏,勇于实践的精神,我们来年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