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辩论,即是思维的碰撞,灵魂的互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2020级新生辩论队选拔赛,于2020年9月26日晚17时,在涿州校区第一教学楼201、202教室拉开帷幕。
本届辩论赛着重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旨在丰富同学们的学识,提高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帮助同学们锻炼敏捷的思考判断力,理性客观地面对学习、生活和工作。
本次预选赛评委由法学院辩论队相关负责人及成员共同担任。辩论赛采用依序辩论和自由对辩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这种形式,学习部和辩论队的同学们精心准备了辩论题目。辩题既关注了社会伦理与个人内心矛盾,又兼顾法律专业知识,同时聚焦疫情等社会热点问题。
在比拼中,辩手们的激烈交锋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视听盛宴,让我们回顾下比赛的具体情况吧!
01
情在理先/理在情先
正方从“情与理”的概念入手,指出秩序是为了维护情感而存在的,而理具有固定性,有情感介入才能合理审判。反方不甘示弱,认为法律和规则的制定是根据理而不是情,有理才能讲情,不坚守底线就无法讲情。
02
解决校园暴力更应靠法律手段/教育手段
正方同学认为唯有以法律来维护秩序,才能追本溯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反方同学从道德教育角度出发,指出中华乃礼仪之邦,校园是传道之地,依托教育,才可以从思想领域上杜绝校园暴力的恶象。
03
灾难更激发人的利己性/利他性
正方认为灾难更能激发人的利己性,指出该辩题应该从普适性角度论证,不能仅仅关注个别例子,在面对死亡时,人类的本能更容易被激发;反方从性善论出发,指出人类历史中每一次都依靠团队互助撑过灾难,如果人人利己,就无法度过灾难。
除此之外,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做人应该率性而为/克己复礼、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自豪感/危机感等余下辩题,也都从不同程度映射社会问题与社会现实。这些极具社会价值导向性的辩题将现实的光照进了同学们思想世界,展现出一个前进性与危机感并行的现代社会。
选手们用其缜密的思维,犀利的言辞展现出思与辩巧妙结合的语言艺术。无论是针锋相对的攻辩环节还是酣畅淋漓的自由辩论环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比赛使在场的观众心情澎湃。同学们或联系生活,或引经据典,通过巧妙的逻辑思维与精湛的文字功底,呈现出一个个深度与广度并存的观点。在这场思辨中,同学们作为二十一世纪新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锻炼与提升,作为一名法律学子的目标与方向得到了明确。我们坚信,每一位同学都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努力,成为一名三观正确且逻辑缜密的优秀法律人。
每场辩论赛之后,评委们在给予参赛选手们鼓励的同时,也指出他们在比赛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在辩论赛中要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不被对方的观点引导;其次,对于辩题的理解要精准合理,在此基础上也可有更加宏大的格局;最后,从多角度理解辩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更深刻的思考。
萌新感想:
小苏同学:我是第一次参加辩论赛,说实话非常紧张。不知道如何与队友进行有效的沟通,不知道如何构建论证顺序,但是在队友的鼓励和帮助下,我感到收获颇丰。
小陈同学:我认为,辩论是一个用逻辑与语言思辨社会和感悟人生的平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在辩论的过程中,尽管我有些紧张且缺乏应对冲突的能力,在发言中难免出现漏洞,但在这些冲突中,我对观点有了更深入明确的认识,锻炼了我的辩论能力。
煮酒辩古今,张弛论天下。至此,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2020级新生辩论赛预赛圆满结束。本次活动锻炼了学子的思辨能力和社会时事观察能力,提升了同学们的人文素养与人道主义关怀精神,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培养了法学院团结竞争、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在为辩论队输送新鲜血液的同时,亦促进了法学院的“普法弘劳”的文化建设,让“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学术探索精神和法治精神深深烙印在了法学学子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