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劳法学的毕业生值得拥有?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致用人单位的推介信

 

    关于我们
    中华全国总工会唯一直属普通本科院校
    教育部、北京市劳动法特色专业建设点
    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单位
    中国法治社会高端论坛理事单位
    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劳动法分会秘书处所在单位
    包括享受国务院特别津贴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等在内的优质师资力量
    高水平复合应用型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专业人才的摇篮
    遍布全部工会、人社部门、劳动法实务领域的校友资源
    关于2020届本科毕业生培养
   (一)培养概况
    坚持小而精的办学理念,2020届应届毕业生共123名,来自全国24个省区市,以法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为专业方向,授予法学学士学位。经过四年培养,本届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法学专业基础,系统掌握法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法律,尤其熟悉和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 
   (二)特色课程体系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强调在保持法学专业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突出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特色,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养成。
    1.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特色课程群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学时

专业特色课程

劳动法

必修

3

48

社会保障法

必修

2

32

劳动合同法实务

必修

2

32

劳动争议处理实务

必修

2

32

社会保障实务与案例研讨

必修

2

32

工会法

选修

2

32

外国劳动法

选修

2

32

劳动法律诊所

选修

2

32

 

 

2.特色实践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学时

专业实践课(必修)

专业文献检索与研究综述

必修

1

16

证据法实务

必修

2

32

劳动合同法实务

必修

2

32

模拟法庭与案例研讨(民事、刑事、行政)

必修

2

32

劳动争议处理实务

必修

2

32

社会保障实务与案例研讨

必修

2

32

 


   (三)特色育人机制
    1.本科生导师制:从二年级开始,为每位学生确定专业教师担任学业导师,全面负责学生个性化培养。
    2.高水平名誉、客座教授:从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以及其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聘请15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参与本专业学生培养。


    3.高水平实践导师:从法院、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知名律所等12家高水平实践部门聘请12名劳动法、社会保障法以及其他实务领域知名专家担任实践导师,承担实务课授课、学生毕业实习指导等,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4.本科生科研项目全覆盖:2020届学生共承担学生科研项目19项,其中学校科研项目3项,北京市学生科研项目8项,中央高校科研项目5项,创新创业项目3项,基本实现了学生科研项目全覆盖,形成了科研促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5.学院科研活动学生全面参与:2020届毕业生参与了法学院承办的2018年中国社会法研究会劳动法分会年会,参加了历年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年会等一系列学术活动,开拓了眼界,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结识了学界前辈。  


    6.以专业服务社会的第二课堂:法学院先后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进社区进企业、送法下乡等活动,推动学生了解社会、学以致用,树立劳动情怀。 


   (四)育人成效
    2020届学生获国家奖学金4人次、国家励志奖学金18人次、中华全国总工会奖学金15人次、三好学生36人次,优秀学生干部13人次,共有26名学生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荣获2019年第十一届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荣获团体一等奖、最佳书状奖;2018年第九届北京市人文知识竞赛决赛中获得二等奖;2018年首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节16级晏鹿雪获演讲比赛三等奖;“2017年度全国总工会五四红旗团组织”等奖项和称号。


    关于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
    2020届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能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工会、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企业等单位从事法律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工会工作等。
    期待您的关注,欢迎沟通学生就业事宜!
    法学院就业联系方式
    联系人:商维 010-88561925 李建国010-88561849
    邮箱:297335493@qq.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45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致远楼80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