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成功举办劳动法前沿论坛“劳动关系:AI时代的震荡与变革”

    2018年11月24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劳动法前沿论坛第二场活动在本部阶二教室圆满举行。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我院客座教授、华东政法大学田思路教授应邀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劳动关系:AI时代的震荡与变革”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法学院院长姜颖教授主持,华东政法大学李凌云副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沈建峰教授及我院法学院、劳动关系系教师与学生共7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田思路教授的讲座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劳动法的挑战”、“劳动关系的演变谱系”以及 “重新认识劳动关系从属性”三个部分展开。在讲座的第一部分,通过展示人工智能由弱智能向强智能的发展过程,田教授认为智能革命对劳动领域的影响包括从蓝领至白领的失业身份、产业结构、劳动时间、劳动场所等,从总体趋势而言,人工智能弱化了劳动关系的从属性,进而对劳动法形成挑战;在讲座的第二部分,田思路教授用清晰的图示分析了劳动关系演变的过程,从大工业时代的典型劳动关系,到职业中介公司、代理公司的出现分散雇主的一部分职能,再到劳务派遣分离劳动关系与劳动力的使用从属,最后发展到劳动用工领域的外包,并提出劳动立法应当对劳动领域不断出现的新兴事物进行规制;在讲座的第三部分,田教授针对人工智能背景下劳动关系从属性的认识进行了全新的解读,指出AI技术的发展,使得劳动关系从属性的弱化成为突出特点,具体表现在签订服务合同取代劳动合同,雇主接受业务委托实现企业经营,报酬依计件工资支付,劳动者收入差距较大,劳动时间、劳动场所、劳动方式的束缚较弱等方面,对此田教授提出了弱从属性劳动者的保护路径选择,即在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中间领域建立第三范畴,扩大劳动者和雇主的概念。
    接下来,华东政法大学李凌云副教授、中央财政大学沈建峰教授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李娜博士作为与谈人分别就田思路教授的报告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和思考,特别是针对现阶段日益凸显的人工智能发展对传统劳动关系调整提出的挑战和法律适用上的困境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讲座最后,田思路教授和各位与谈人对在场同学有关人工智能替代中端劳动力,劳动者的分层保护、劳动关系从属性判断标准的新发展等问题一一予以解答。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与法学院自签订合作协议以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姜颖教授在总结时感谢两位教授长期给予的支持,希望今后两校继续全面加强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劳动法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