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成功举办“新中国劳动法70年:历史、选择与趋势”学术研讨会

    2019年10月14日,“新中国劳动法70年:历史、选择与趋势”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中工大厦二层多功能三厅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劳动法与工会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法学院研究会及劳动法学分会指导举办。我校党委书记刘向兵出席会议。来自德国波恩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近二十所高校以及来自中华全国总工会、人社部劳科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三亚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等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研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的部分师生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常委、教务处处长、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姜颖教授主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叶静漪先后致开幕辞。
    刘向兵书记在致辞中,首先对莅临研讨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法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劳动法为专业特色,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法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法学院的发展与新中国劳动发展的重构与全面发展同步,与改革开放后的劳动法治发展共命运。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建校70周年之际召开此盛会颇有深厚的劳动情怀,更是“学回信精神、迎七十校庆、创特色一流”行动计划的有力实践。

    叶静漪教授代表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对本次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祝贺,指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一所具有红色基因、与新中国同龄的高校,为学院今天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对法学院为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的工作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将继续加强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和法学院的合作。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国劳动法文库首卷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庆法学文集的发布会。刘向兵书记和叶静漪教授共同为新书发布揭幕。

    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充实,共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由叶静漪教授主持,有四位发言人为大会做主旨报告。北京大学教授贾俊玲围绕“劳动法出台的背景、过程与思考”做了报告,指出《劳动法》从开始起草到颁布历时15年,期间困难重重,但践行了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宗旨值得肯定,并希望未来劳动法的修改能予以坚持。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王全兴教授的主旨报告以“新中国劳动法70年的回顾思考”为题,回顾了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劳动法的发展状况,并对劳动法模式现实困境的应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郑尚元教授以改革开放的时间表为轴,系统梳理了每个阶段中国劳动立法的状况并予以评价和解析,特别对跨世纪后的劳动立法提出了展望与期待。波恩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雷蒙德•瓦尔特曼教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德国劳动法的历史发展,指出德国现代意义的劳动法历史并不长,劳动法是新时代的象征,研究德国劳动法历史是进行当代德国劳动法学习的前提。

   

    第二单元是以“中国劳动法的历史、发展与未来”为主题的高峰对话,由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谢增毅主持。王全兴教授、郑尚元教授以及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劳动法分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赵红梅教授、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部李进东处长作为对话嘉宾进行发言。各位嘉宾针对基层劳动者利益保护、农民工劳动保护、中国特色劳动立法的未来优化、社保制度对劳动法的挑战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一致肯定新中国70年劳动立法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提出我们要有制度自信,要在坚持保护劳动者权益这一基本宗旨的基础上应对新时期的挑战。

    第三单元以“劳动基准制度与劳动合同制度的历史与发展”主题,由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冯彦君教授主持。本单元共有四位发言人。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劳动法分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喻术红教授从功能、实现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对我国探亲假制度的时代转向问题进行了分析。西北政法大学教授曹燕教授对我国缩短工时制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对新时代工时立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教师李娜博士对我国退休年龄的政策流变进行了梳理,指出这一过程正是新中国发展历史的真实写照,并对退休是权利还是义务问题进行了延伸思考。南开大学法学院教师柯振兴博士以改革开放为时间节点,对我国书面劳动合同制度历史变迁进行了梳理,并总结了书面劳动合同的功能。在与谈环节,人社部劳科院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治研究室王文珍主任认为劳动法的历史回顾和未来修订不能忘记对历史条件和历史资源的继承。三亚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刘发社院长则结合自身的仲裁审理经验对劳动立法进行法史研究的必要性予以了肯定。


  

    第四单元以“集体劳动法与国际劳动法的发展”为主题,由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凯教授主持。本单位共有四位发言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吴建平教授对近40年来中国工会的改革趋势和特点进行了梳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教师尚春霞博士从工会基本职责的沿革和发展角度对我国工会制度进行了总结。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郑丽珍副教授就“国际劳动标准中国化的路径、挑战与应对”主题,提出面对国际发展新局面亟待新的路径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法学院周宝妹副教授对“劳动世界”的含义、暴力和骚扰的界定、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等问题进行了介绍。在与谈环节,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田思路教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直接可借鉴经验较少,但只要坚持制度自信就会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副院长李文沛教授则针对国际劳工组织公约融入国内立法问题提出了思考。


 

    第五单元以“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制度的历史与发展”为主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天玉主持。本单元共有三位发言人。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窦江涛法官结合法院审理实务对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法院审理历史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闫冬副教授就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制度变迁做了报告,提出在劳动争议的类型化处理和劳动仲裁机关的实体化是当下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张冬梅副教授则对我国人事争议处理制度进行回顾和展望,指出我国人事关系、人事争议的范围不清晰,人事争议受案范围比较狭窄是较为突出的两个弊端。在与谈环节,福建工程学院谢天长教授对法院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困境进行了回应,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程阳结合自身劳动争议案件代理的实务经验指出实务人员进行劳动法历史变迁与政策流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会议最后环节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副院长肖竹副教授主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沈建峰教授做会议总结。沈建峰院长指出本次会议选择“新中国劳动法70年:历史、选择与趋势”为题既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劳动立法发展的展望,希望今天的会议是我们继续追逐劳动法治完善之路的一个小结,更是我们开启劳动法新时代的崭新开始。

    “新中国劳动法70年:历史、选择与趋势”学术研讨会是我校建校7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与会学者畅谈历史、研讨当下、展望未来,取得了丰硕的会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