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日下午,法学院在北京校区致远楼803举办了增光法学沙龙(八)——《互联网平台用工工伤保险之构造:优先性、路径与模式》论文分享与交流活动。此次沙龙由法学院副院长肖竹教授主持,法学院教师向春华博士主讲,法学院十余名老师参加了此次沙龙。
向春华老师在论文分享环节指出,互联网平台用工工伤保险保障的优先性及其必要性已经得到中央的认可,目前主要分歧在于制度模式选择与制度体系的构造。向春华老师主张,互联网平台用工工伤保险制度不宜过于强调与劳动关系的关联,但基于雇佣风险保障的基本属性,互联网平台用工工伤保险制度可基于推定的雇佣关系而将平台劳动者纳入保护范畴,不应将工伤保险泛化为意外伤害保险。应当强调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险本质属性,既要坚持筹资与待遇相对应的社会保险原则,不宜采行基于国民身份的全民保障模式,也不宜走商业保险道路。向春华老师还对平台用工工伤保险制度的独立性与统一性、强制性与自愿性、缴费、给付项目、立法层级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在与谈环节,法学院院长沈建峰教授肯定了选题属于热点问题、社会关注度高,值得探讨和研究,并从论文问题导向应更明确、从平等权等基本权论证工伤保险权利的利弊得失、实证研究的丰富、工伤保险制度的整体特征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建议制度设计应更具可操作性,坚持实践性与思想性相结合。肖竹教授强调应针对实践难点、堵点进行针对性研究,找准坐标系,通过研究把难点解决了,论文也就水到渠成了。张冬梅老师建议对工伤保险与职业伤害保险的关系应明确界定,明确缴费主体、给付项目、自愿还是强制性等方面内容。李娜老师对劳动权利与社会权利的关系等提出了疑问,与会老师进行了探讨。其他多位老师亦交流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