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2日下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举办增光法学沙龙(二)——“科研课题申报的选题与方法”。法学院邀请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柳经纬教授,与法学院教师就科研课题申报的选题与方法展开专题研讨。此次研讨会由法学院院长沈建峰教授致辞,科研副院长肖竹副教授主持,法学院民商法教研室、劳动法教研室、公法教研室等13位教师参加。
柳经纬教授以我院老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书为样本,就课题申报的选题与申报书的撰写方法进行了经验分享。他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选题最好以国家社科基金指南中的题目为依据,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并且应当体现出对国家政策制定的贡献。选题依据应重点突出研究问题以及该问题的学术贡献与社会需求。作为项目申报书的主体部分,柳教授认为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一定要条理清晰,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路径展开,必要时可以借助图表来辅助文字叙述,以便于评审专家理解申报人的研究思想。此外,柳教授还就研究团队、研究基础、预期成果、格式规范等细节问题为老师们提供了建议。
在交流讨论环节,柳教授耐心回答了老师们关于如何进行创新、如何选择研究类型、以及如何体现研究重点等问题。最后他指出,做一个完美的科研课题申报书非常困难,科研申报书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获得评审专家的认可,因而需要站在评审专家的角度来撰写申报书。
研讨会后,柳教授还为法学院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宝贵建议,他认为高校教师的科研相比于教学是“锦上添花”,因而应当注重对教师的科研激励,同时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最后,沈建峰院长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对柳老师莅临法学院对老师们科研申报进行的“问诊”式的经验分享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他同时也鼓励老师们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从中发现研究选题,多尝试课题申报,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与法学院的学术影响力。
附:柳经纬教授简介
柳经纬,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比较法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曾于2007年—2014年担任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