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6日,第十五届中国经济法治论坛在海南海口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主办、海南大学法学院与海南大学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承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副院长肖竹教授、杨欣教授受邀出席了本次论坛。此次论坛主题是“自由贸易港建设与经济法治发展”,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立法体系与原则、自由贸易港建设与营商法治环境完善、自由贸易港建设与财税金融法治、自由贸易港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等四项专题展开深入讨论。
肖竹教授在会议第四单元“自由贸易港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做了题为“海南自贸港海外人才战略的制度创新与法治保障”的主题发言。肖竹教授认为人才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最突出的短板、最紧缺的资源,她指出下一步海外引才工作开展的核心与关键是对自贸港的海外引才战略做出系统性路径阐释、体系性机制构建与微观制度探索。然后肖竹教授对海南自贸港海外引才机制的模式选择与制度探索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海南自贸港海外人才引进的停居留规则的相关意见。海外人才的引进不仅能带来重要的知识溢出效应,也能促进中外交流合作,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杨欣教授在会议第一单元“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立法体系与原则”做了题为“论中央向海南自贸港授权立法的体系——基于权力本质的探查”的主题发言。杨欣教授认为海南自贸港作为中央择定的国家级战略功能区,其运行依赖于三类权力:停止执行权、立法创新权和规定范畴内的制度创新权。这些权力具有“试验性”和“集成性”特征。海南省拥有的三种立法权可以解决的仅是“下一步”事项和执行性事项,而基础性的改革权力必须来自中央授予。中央可通过制定特别法明确属于法律保留范围的自贸港基本经济制度的运行规则,同时授权部委和海南省制定实施细则。海南自贸港应当对授权内容进行机制保障:对于授权内容或非法律保留事项,可采取复合的授权体制;对于不同类型的授权均应以事前和事后评估为保障机制,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改革的风险。
本次论坛汇集国内经济法、行政法学者的真知灼见,国内众多高校名师、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等参与此次会议,共同研究自由贸易港建设与经济法治发展问题,为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与经济法治的发展开拓空间、贡献发展思路。我院两位教授的与会发言有助于从智识层面为中国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助力,扩展了我院在法学学科领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