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9日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于北京校区致远楼图书馆八层报告厅举办了法学前沿论坛(一)——“民法典婚姻家庭编重要制度解读”。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马忆南主讲,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沈建峰教授主持,法学院党日红教授和张冬梅副教授担任与谈人。本次论坛同时通过腾讯会议直播,法学院师生共100余人参加。
讲座中,马忆南教授首先介绍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编纂背景和制度构建,结合参与立法的经历指出了编纂过程中的热点和争议性问题。马教授强调,婚姻家庭编的编纂建立在对我国婚姻家庭的调研基础上,建立在对家庭功能和婚姻家庭关系特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在编纂理念上,除了坚持原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外,还突出了国家保护婚姻家庭、鼓励持久婚姻、性别平等、保护家务劳动价值、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等理念。在具体制度上,仍需启动妇女、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以补充、完善诸如成人监护等具体制度。
接下来,马教授详尽梳理了婚姻家庭编的重要制度。在基本原则部分,主要涉及禁止家庭暴力原则的落实、对夫妻忠实义务的理解以及忠诚协议效力问题等;在结婚法部分,主要涉及删除了禁止结婚疾病的规定,结婚登记程序瑕疵的补救,对婚姻无效、婚姻撤销中的过错方的损害赔偿请求等;在夫妻人身关系部分增加了日常家事代理权;夫妻财产法部分的最大亮点是确定了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将最高法院于2018年制定的新的司法解释上升为法律;在父母子女关系上,最大的变化是突出儿童利益最大化,确立了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原则,但在亲子关系推定、确认和否认,新型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等具体制定上,仍有完善空间;在离婚制度上,增加了登记离婚程序中的冷静期、离婚后亲子关系的规范等,但对探望交往权的规范尚待完善。在离婚财产分割部分,增加了照顾无过错方原则;在离婚救济制度部分,扩大了家务劳动补偿制度的适用范围等。
在与谈阶段,党日红教授指出,马忆南教授的讲授内容非常丰富、讲解非常深刻,其结合自身参与立法所介绍的资料,令人获益匪浅。从宏观上看,婚姻家庭编被系统地纳入民法典,与民法总则、分则各编形成内在有机的联系,使民法的调整对象具有完整性,同时亦实现了其自身体系的完整性构建。一些具体制度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精神。张冬梅副教授指出马教授的讲授令其收获很大。婚姻家庭法律规范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这次婚姻家庭编通过取消禁止结婚疾病的规定等贯彻这一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中,体现了该法的伦理色彩。而婚姻家庭编入民法典之后,扩大了婚姻家庭规范的调整范围,使得整个体系相对完整。在问答环节,我院学生就新增的离婚冷静期制度与主讲人展开探讨。讲座现场气氛活跃,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对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全面、深入思考。
最后,沈建峰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他向马忆南教授精彩的讲授表示感谢,指出婚姻家庭法是一个传统的法,但婚姻家庭法的问题更加复杂。婚姻不仅涉及两个人,还涉及过去和未来,更涉及家庭、孩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希望马老师的讲座更多的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能更加关注婚姻家庭领域的问题,学习、研究这个领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