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教师荣获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奖等多项省部级奖项


近日,法学院多项教学成果获批2022年北京市教学类荣誉及奖项,包括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奖、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及主讲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

肖竹教授荣获第六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

肖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执行院长,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兼任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商业法研究会理事、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专家委员会委员、民革十三届中央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民革北京市第十六届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政协河北省涿州市第九届常务委员。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北京市法学会百名法学英才”、“中国法学会研究会青年人才”、“2016-2020年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在《法学》、《法学家》、《环球法律评论》、《行政法学研究》等杂志发表文章3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等十多项。主要从事劳动法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荣获“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作为负责人的课程《劳动法》荣获“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多次荣获学校“教学十佳”、“学生科研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李文涛教授主讲的《民法总论》获评2022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李文涛老师获评北京高等学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

《民法总论》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先学习、先思考”,以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为基本框架,以学生的延伸思考和继续学习为指向;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和思维方式的培养,采取开放式、启发式、推导式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清晰缜密、深刻透彻的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课程教学与学科研究的前沿紧密结合,体现大学教学的深刻性、挑战性和前沿性;重视全体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在课堂上通过即问即答、连续追问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并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情景短剧的表演、共同板书、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全体学生真正“浸入”课堂教学。


张冬梅副教授主编的教材《劳动争议处理实务教程》获评

2022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

《劳动争议处理实务教程》紧扣应用型人才培育目标,充分吸纳多年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成果,在对劳动争议处理基本制度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增加大量实务案例,通过“引导案例”、“实务练习”及“课后练习”三个环节将实践中所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充分展示,使教师在讲授基本原理的同时能够引领学生进行实务练习,随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既巩固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由于多环节实践的设计,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设计课堂教学,如自主思考、分组讨论、模拟演练、课后练习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同学们能够参与到案例研习之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法学院多项省部级奖项的获批,是我院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重要体现。法学院将以此次北京市教学类荣誉及奖项的获批为契机和动力,完善“三全育人”的德育培养模式,继续强化特色专业方向,全面加强一流课程建设,注重优质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着力培育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最终提升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