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主办,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承办、甘肃杰隆律师事务所协办的“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2021年年会”在兰州成功举办。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会长张鸣起,兰州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芮执元,兰州理工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李香枫,甘肃省法学会秘书长曹军利以及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科研机构和实务部门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此次年会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召开,围绕“安全 发展 共享 社会法的机遇与新挑战”的主题展开。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学校党委常委、教务处处长、法学学科带头人姜颖教授,法学院院长沈建峰教授,副院长肖竹教授等6位教师应邀参会。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会长张鸣起做了大会致辞。本次年会由大会主题发言、八个主题分论坛、会议分论坛主题讨论汇报与“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青年优秀论文”表彰与交流环节组成。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充分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回应了民法典对社会法的影响、互联网技术对劳动法发展带来的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一带一路”涉外劳动法律关系问题及社会法对新冠疫情的应对等重大问题。我院教师参与了多个单元的发言、主持、与谈和总结评议。姜颖教授和沈建峰院长分别担任了“民法典对社会法的影响”以及“互联网技术对劳动法发展带来的挑战”分论坛的主持人。
法学院院长沈建峰教授在大会主题发言环节做了题为“劳动关系作为法律关系——兼论劳动法学研究的范式转换”的报告。他指出,之所以会产生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两个概念的区分,主要来源于法外研究视角的介入。他认为,在法外研究视角的介入之下,劳动法律关系逐渐被遗忘。他最后强调,劳动法研究应当回归以法教义学为中心的法学研究范式,劳动关系应当作为劳动法研究的起点和终点。
法学院副院长肖竹教授与劳动社会保障法教研室副主任陈成博士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涉外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分论坛分别做了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出海企业对外劳动关系治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劳动与工会法律制度变迁研究——以波兰、意大利、荷兰国别研究为视角”的主旨发言。肖竹教授认为,我国企业对外劳动关系治理问题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会被放大,应当秉持尊重东道国劳动法制的基本立场, 通过提高企业对外劳动关系治理水平, 融入及借力国际、区域及双边规则, 并借助政府的有力引领、组织与支持, 在多个层面予以积极应对。陈成老师在发言中总结了波兰、意大利、荷兰劳动与工会法律制度的模式与特色,对比了其对于灵活用工立法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分析了其工会立法的不同倾向。法学院教师丁皖婧博士作为与谈人参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分论坛,她认为我国长期照护保险筹资机制的构建与完善,还应当考虑新就业形态背景下的灵活用工问题。
在会议分论坛主题讨论汇报环节,法学院副院长肖竹教授作为总结人向大会汇报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涉外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分论坛的发言、与谈和总结评议内容。
本次年会继续评选了青年优秀论文,丁皖婧博士的论文《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背景下劳动争议审判专业化的知与行》获得本次年会“青年优秀论文三等奖”。
大会闭幕式上,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叶静漪教授做了学会2020年度工作报告,她对我院于今年4月17—18日承办的“社会法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题研讨会”与“社会法学新知雅集”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叶静漪教授同时向大会汇报了学会本年度理事和常务理事的增补情况,我院教师陈成博士、李静博士和丁皖婧博士被增补为新一届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年会是社会法学领域最为重要的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理论与实务专家在会议中分享观点、交流思想、切磋学术。此次年会,我院教师积极参与、积极投稿,不仅增进了与其他高校、实务部门的交流合作,也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在社会法学领域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