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5日下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及研究领域”系列专题讲座(香港MPA)第二讲在腾讯会议平台线上举行。学院特邀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文钊老师主讲,讲座主题为“当代中国治理与发展:基于界面治理框架的视角”。讲座由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杏果老师主持,2021级MPA全体研究生等公管学院师生在线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李教授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治理国家的”这一问题出发,强调了“管理”学习的重要性。李教授指出,作为公共管理研究者的理论自觉和历史使命,是做到有概念框架思考中国治理,并由此阐发出实践性认识,以正确讲述中国治理故事,并进一步对中国治理进行诊断。
治理作为一种流行语,如何与实践契合,一直是治理研究者关注的话题。李教授带领同学们回顾文献,从治理的视角思考中国治国理政实践,已有的四种传统即:治理理论研究、国家治理体系贺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政治学中的权威体制研究、经济学和社会学有关中国治理模式研究。李教授指出,不同的治理理论和视角出发来关注中国现象,形成了相互冲突和竞争性观点。诊断中国治理与发展,李教授构通过阐述多样性治理理论和中国治理实践之间的相互调试过程,进一步明确了本体论分析框架与其视角。李教授强调,诊断中国治理与发展的概念性框架的首要任务是找出其界面、目标、内部环境与结构四要素。
接着,李教授带领大家分别从复杂系统的横向治理与纵向治理角度,探究中国的国家治理。随后,李教授以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的治理工具与机制。从治理系统的自身治理角度看,治理系统是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核心内容是党领导治理系统,通过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系统实行自身治理。最后,李教授为大家梳理新时代复杂系统对治理也出现了复杂现象。他指出,新时代背景下,“从党的庇护之下对治理向党的领导之下的治理转型”这一问题被提上日程。同时,他展望未来迈向高质量的——弹性、稳健性和适应性的复杂治理系统。
治理故事的中国时刻到来,本次讲座鼓励同学们从更规范的视角出发,描述、诊断、规范与建构治理框架模型。讲座最后,李杏果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对李文钊教授在此次讲座上的精彩讲述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