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公管高端论坛第二讲在线上举行。学院特邀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公共管理学和国际法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联合召集人、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丁煌教授主讲。讲座主题为“从传统公共行政到现代公共管理——西方理论与中国借鉴”。讲座由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赵祖平教授主持,校内外百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了本次学术讲座。
讲座伊始,丁煌教授阐述了自身对公共管理学历史起源及发展阶段的理解。提出作为上层建筑的公共管理应当适应经济发展,因而在不同发展阶段,公共管理的表达方式及内容大不相同。他根据过往研究,将公共管理学发展阶段划分为传统时期——行政管理学(PA)、过渡时期——公共管理(PM)以及现代时期——公共治理(PG),提出管理主体从传统公共治理的政府垄断(一元公共管理主体)向多元主体共治(现代公共管理)转变,表示新公共管理运动作为过渡阶段产生了一系列有效管理手段,但并没有摆脱委托代理关系。随后,丁教授从“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科学管理运动的推波助澜、相关学科发展的理论借鉴以及行政管理实践的经验支持”四个方面阐述了公共管理学产生的背景。
针对西方公共管理学理论的可借鉴性,丁教授通过列举大量实例,强调了我国应根据国情创新、不能盲目自信。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公共管理学发展成果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为我国改革开放、全球化提供了西方公共管理学理论的现实可能性。此外,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和中国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解、学习、借鉴基础上创新的价值。最后,丁教授以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论、企业家政府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三个理论,概括了西方公共管理理论对中国的借鉴价值,并提出正确借鉴西方公共管理学理论成果的三项方法论原则:准确把握和客观评价西方公共管理学理论成果、正确认识中西方国家公共管理的不同生态环境、根据中国跨越式发展的时代特征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公共管理学理论成果。
讲座尾声,参会的师生就讲座内容与丁煌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积极的互动。丁教授也对提问给予了详细的答复。最后,由赵祖平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并对丁教授在此次讲座上的精彩讲述、慷慨分享和耐心解答再次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