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讲座信息

致敬百年工会|中劳公管学者高端讲坛2025年第四讲暨中劳社保大讲堂(十四)“数字赋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改革”

时间:2025-11-07   来源:

2025年11月4日晚,我院特邀2006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优秀校友、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匡亚林,开展题为《数字赋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改革》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我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吕茵副教授主持,线上120余名师生积极参与。


讲座伊始,匡亚林副教授回顾了自己的学涯与职涯情况,他说从2006年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上大学以来,一直在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学习和工作,感恩母校的培养和教导。接着,匡亚林副教授围绕数字赋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改革内容展开专题分享。他系统梳理了我国社会保障的目标定位,从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发展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接着,他分析了美国、英国等典型国家的社会救助案例,强调我国需立足国情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创新,通过社会救助的分层分类改革,实现精准救助,解决错保漏保、重复救助、福利依赖等问题。在数字赋能方面,他重点介绍了湖南通过整合电力、民政、医保数据建立社会救助动态监测模型的实践案例,实现“政策找人”,并分析了AI大模型在提升救助精准度与效率中的应用前景。最后,他强调通过技术赋能可以优化公共服务流程,解决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务问题,但是不能过度依赖技术手段,需要从工具理性迈向公共价值理性,在追求效率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讲座尾声,同学们积极思考,围绕数字化的具体应用等议题踊跃提问,匡亚林副教授进行了专业细致的解答,同时,鼓励学弟学妹们认真学习,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吕茵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对匡亚林副教授的精彩讲授与慷慨分享表示诚挚感谢。

本次讲座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深度,又紧密结合社会保障领域的创新实践,为师生拓展学术视野、明晰社会救助改革路径提供了有益参考,对大家后续的学习研究提供积极启发。同时,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匡亚林副教授为榜样,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