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9日下午2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劳公管学者谈百年奋斗中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工会”第一讲正式召开。讲座题为“中国共产党百年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竺乾威教授主讲,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出席,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赵祖平教授主持,来自校内外的100多名教师和学生参加讲座。
竺乾威教授围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面临的核心问题——国家、社会和市场三者的关系问题进行阐述,并进一步分析了国家为厘清三者关系所作出的改革举措以及产生的问题,最后对未来改革的重点和出路提出了见解,并与参会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讲座伊始,竺乾威教授以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提出的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三个阶段作为切入点,讲述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改革开放作为这一时期的战略举措对中国的经济体制和国家治理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管理形态也逐渐从国家单一主体治理向国家、社会、市场三分治理转变。怎样厘清和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优化国家治理结构进而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体制的发展成为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对此,竺教授从国家治理基础、改革的举措、未来的改革三个部分的讲解帮助大家梳理主体间的关系,分析改革举措,展望未来之路。
竺教授首先带领大家了解了建立在市场和计划两种不同经济体制之上的国家治理模式,并分析了其各自存在的优势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竺教授提出,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国家、社会、市场三分的治理模式更具优越性,但其核心问题就在于如何厘清三者的关系,释放治理模式的活力。其中,政府是三者关系的建构原点,进而对政府改革的必要性作出了解释。随后,竺教授带领大家探讨了政府改革的两种模式:以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行政审批改革为代表的内在式改革和以政社分开为代表的外在式改革。最后,竺教授分析了政府在厘清国家、社会市场三者关系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将从价值理念、组织和制度三个层面为厘清三者间的关系提供方向。
讲座最后,参会师生围绕讲座问题与竺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互动,竺教授对提问给予了详细的答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赵祖平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对竺教授在此次讲座上的精彩讲述和耐心解答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