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 18:30,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吴木銮博士应邀在北京校区阶梯二教室为我系同学带来 “香港老龄化的财政挑战:一项财政分配的实证研究”主题学术讲座。讲座由政治学与行政学教研室主任李杏果副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老师从当下香港的社会问题讲起,提问去过香港的同学对香港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香港作为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不难在大街上看到白发苍苍但仍在工作的老人,但年轻人在工作期间却出现了“仇老”现象,新的社会问题浮出水面,中国香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保证公共财政支出的公平性,中国香港不得不对再分配政策进行调整。
吴木銮副教授参考理论知识并且结合对实际情况的考察,针对“过去三十年香港老年人和儿童的公共财政支出和实物福利的趋势”和“通过宏观模拟,未来三十年的老年人和儿童的公共财政支出情况”两个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调查研究解析。
老年人的支出类型包括公共住房、公共卫生服务(门诊和医院)、养老保障类别、老年生活津贴和长期照护(住宅和家庭)。儿童的支出类型包括对有子女的家庭保障援助、托儿所、产假、免税、公共教育、公共住房和公共医疗服务(门诊和医院)。
以社会支出占GDP的比例衡量,香港的福利水平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平均水平落后近40年。“老龄化福利国家”可能会改变现实生活中再分配政治的格局,使公共资金不成比例的流向老人而不是儿童,并且在选举过程中,参与率较高的群体一般是老年人,为了取悦老年人以赢得更多的选票,政客一般倾向于增加与老年人直接相适应的福利。再分配意味着把一些资源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在再分配过程中,老年人往往会受到优待,这样的情况之下,儿童福利难免会有些落后。
.
吴木銮副教授通过参考Bradshaw和Holmes(2013)计算出1990-2014年人均支出占GDP的百分比、每个儿童占人均GDP的百分比以及每个儿童支出占人均支出的百分比。(详见图1)并在计算后发现,在现实之中,财政支出实际上是更倾向于儿童的,与研究的结果是有一定冲突的。
为了更好的宏观模拟未来三十年的公共财政支出情况,吴木銮副教授运用投影方法,计算出了人均儿童支出、老年人均支出以及儿童人均支出占老年人均支出的百分比。(详见图2)但是由于中国香港的老龄化问题以及儿童支出存在着不确定性,现今儿童支出有着上升趋势,因此,即使这是欧盟所采用的方法,但还存在不足,并不能精确的预估未来状况。
吴木銮副教授指出,在收入水平及其不平衡的时候,香港政府应该加大干预程度。一定程度上,香港的剩余福利模式是自由的福利模式。但这一模式现今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此同时,香港增加政府财政干预的需求在增长。香港政府在未来是否会加强政府干预,关键还在年轻人和老年人身上。
对于未来考虑在中国香港、新加坡想要继续发展学习的同学应当如何准备,老师以自己的经验给予同学们很多建议,以便同学们更好的准备,对于考研究生的同学来说,中国香港、新加坡在费用来说,是远低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热门国家,并且在教学质量以及学习氛围上并不亚于这些国家;无论选择去往哪个国家、哪所学校,他们对学生的大学成绩都是比较看重的,吴木銮副教授在此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够利用好大学的时间,更刻苦的学习知识并且有更好的发展。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吴木銮副教授的讲授让自己对专业前景有了更好的认识,同时也对自己调整学习方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相信通过这一节讲座,同学们都可以制定更合适的学习计划,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学以致用,成为更专业的人才!
图文来源:公共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