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14:00-16:00,我院本科生科研辅导讲座于腾讯会议线上顺利举行。会议由公共管理学院科研助理张琳老师主持,副院长杨思斌老师、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系主任吕茵老师、行政管理学系主任王俊杰老师、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主任张善柱老师出席并发言,我院2019级、2020级全体同学线上聆听。
会议伊始,杨思斌老师阐述了学生科研的重要性。杨老师指出大学生不应该只是知识的接受者、消费者,还应该成为知识的创造者。科研项目对于同学们未来的就业、升学都有很大的帮助,进行学术科研锻炼是大学生必备技能也与学校以及学院的办学目标相符合。杨老师还针对该如何做好科研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增强科研意识,同学们可以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专业书籍的阅读来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其次要完成和拓展科研基础,同学们要多读书并形成、坚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关注和阅读专业期刊来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再次要关心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可以结合国家前沿政策、专业发展形势和国家治理格局的考虑等去发现、研究社会现象,此外,同学们还可以留意课堂中老师讲述的案例,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讲座等去发现适合的研究议题。
随后,公共管理学院吕茵老师、王俊杰老师、张善柱老师三位系主任分别就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科研项目选题和项目开展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指导。
吕茵老师通过解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培养目标,指出同学们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认识和解决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就需要重视自身的写作与科研能力。就研究选题而言,吕茵老师建议同学们要紧跟国家宏观政策,尤其要多关注民生保障政策。比如,有关劳有所得方面新业态就业人员权益保障问题,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方面幼儿托育、小学生托管等热点议题,还有2亿多老年人长期护理等老有颐养、病有所医问题,弱势群体如何有效实现弱有所扶等民生热点,都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重要选题来源。吕老师指出,有了一个好的选题论文的写作也会更加的顺利,因此大家要寻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从而推动社保领域的更好发展。
王俊杰老师给同学们阐述了“政策背景+小切口+科学研究方法”这一系统的科研思维。就行政管理专业方向的科研选题方面,王老师指出在公共管理背景下,各项学科之间都进行了融合与交叉,同学们可以不局限于本专业进行课题的选择,同时就如何查找选题来源、如何确定题目给出一些实用性的方法。王老师还指出,要重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倡导同学们利用暑期实践机会去进行研究方法的实践和操作,同时要多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王老师也为大家推荐了《社会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以及《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等工具书,希望可以对同学们的选题和研究开展有所启发和帮助。
张善柱老师强调了在科研中态度很重要,同学们应该严肃对待。张老师指出,科研是践行、检验理论联系实际一个很好的机会,通过科研开展同学们能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所以一定要严肃对待、持之以恒。在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科研项目选题方面,张老师认为同学们可以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课题,题目的确立要具体并具有研究的可行性,并针对如何确保选题的可行性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为了保障同学们科研成果的质量,张老师就如何有效进行文献综述、怎样确保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如何呈现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解读和指导。同时,为了帮助同学们科研项目开展顺利,张老师就团队组建、成员分工、进度安排、格式规范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指导,还建议同学们一定要主动的与自己的指导老师进行联系与交流,更好推动自己科研成果的写作。
此后,张琳老师详细介绍了我院科研项目种类以及相关的申报条件,立项准备,如何结项等问题。为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在科研项目过程中具体的建议。
副院长杨思斌老师进行会议总结。杨老师动员同学们积极准备科研工作,认真对待科研项目。此次的学生科研辅导讲座为同学们的科研项目申请、科研选题、论文写作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也是我院积极推动学生科研工作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