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上午9点,我院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中心组织召开“支撑和引领数字中国建设的人力资源体系研究”研讨会。会议邀请到清华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高级工程师张兰兰,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晓东,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事业发展中心副总监周丽娜,以及国际关系学院、国家信息信息中心、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专家学者。中心就未来在信息产业领域相关研究与清华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框架,我院刘泰洪教授、青年学者闫倩倩参加了会议。
中国信息产业欣欣向荣,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但在关键领域、关键技术上依旧受制于人。数字中国建设是以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为对象,以新一代数字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为引领,以信息资源为核心要素的国家信息化建设系统工程。当前,数字中国建设的人才体系建设工作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并未形成系统化、体系化的战略布局以及配套的实施计划。在新时代,思考支撑和引领数字中国建设的人力资源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中国当前人力资源体系如何与数字中国发展战略相匹配,教育制度改革如何与人才供给相协同,人才政策如何吸引并留住数字人才等都是关乎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问题。
专家们对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清华大学张兰兰首先从宏观政策角度探讨了数字中国以数字经济为核心,兼顾政务、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的战略布局的科学性及其意义,中国政法大学胡晓东提出了问题研究的边界意识,继而在边界之内抓住数字中国建设的三个核心点—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和数字人才。
瞭望东方周刊周丽娜从媒体角度深入分析了当前各类媒体对数字产业和数字人才的关注点,以及当前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思路和公开的报告,提出了从全球视角洞察中层数字人才对支撑和引领国家建设的关键作用。国际关系学院柴茂昌针对数字人才服务体系和激励体系进行深入的分析,特别是如何从制度层面探索完善数字产业的人才服务体系和激励体系,广纳人才。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名扬从战略性人才供给方面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即从教育供给改革入手,从产教融合视角探索人才培养与数字中国建设需求匹配问题。在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不同的阶段探索不同的提升策略,赢得数字中国建设的人力资源战略优势。国家信息中心邬琼、中国信通院黄金从数据和研究技术层面分享了如何寻找科学的数据信息和建立分析模型,并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材料。我院学者刘泰洪、闫倩倩结合学校劳动研究和劳动教育特色,提出了以产业需求为出发点,推动生产关系、劳动关系更加适应数字化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研究议题,专家一致认为探索从国家层面建立符合数字中国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将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