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系)团总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和首都美丽乡村建设,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北京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于基层党组织与第一书记工作平台,以团市委“青年服务国家”大学生专题社会实践项目为依托,引入新的社会阶层的专业服务支撑,建立“党、团、社”的联动服务模式,校团委决定组织开展“乡村振兴 青年作为”专题活动,通过“乡村调研+帮扶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助力乡村文化、教育、产业、环境发展,探索我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年服务国家——“乡村振兴 青年作为”阳光使者专项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18年5月至11月
三、组织单位
北京市委统战部、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教工委、北京市委农工委、首都精神文明办、北京市教委、北京团市委、北京市学联、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300个村党组织及所在区镇
四、活动内容
由中国农业大学为牵头高校,面向北京各高等院校,组建1000支社会实践团队,前往300个乡村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原则上每村不超过10支团队,覆盖10万名以上村民,取得1500项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成果(包括调研报告、服务案例、人物事件等)。
五、项目组织和执行
(一)基地需求发布
学生组成团队,于5月25日后登录http://www.voics.cn/查看300个乡村的详细资料,选择本团队感兴趣的村庄和课题进行预报名,预报名情况同步在网站发布。
(二)团队正式申报
各实践团队根据预报名情况完成正式申报材料(见附件)填写,并将申报材料电子版于6月4日之前提交至邮箱culrkcxs@163.com。申报条件上,在校满18岁学生均可组队申报,每队学生数量不少于5人,并确立指导教师一名。
(三)团队遴选
由校团委对申报的团队进行初评,对申报的团队进行遴选、审核,并于6月15日前,由学校统一报送审核后的团队申报材料。
由活动组织单位构成最终评审组,对报名团队进行终审和调剂,6月25日之前,最终确定参与2018年“青年服务国家”——“乡村振兴 青年作为”阳光使者专题活动的社会实践团队。
(四)团队培训
由团市委牵头,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协助设计培训内容及开展示范培训后,并由各高校自行组织师资开展培训,为参与本项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提供专业培训,帮助大学生快速了解相关内容,有效开展实践活动。
(五)开展实践
7月至8月,由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及各乡村服务基地牵头,为参与本项社会实践的大学生设计完善的出行路线,安排专职的对接人员,协助高校青年在地对接、协调乡村各方资源与人员,确保在短时间内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六)成果验收
11月底前实践团队在网站上提交最终实践成果报告。组织单位将结合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的方法,通过学生团队社会实践成果报告、村两委反馈、村民评价、现实产出等方面,综合评估其在基地内的社会实践成果产出情况。
六、实践项目选题要求
实践团队可选择“乡村调研”和“帮扶实践”任一种或两者结合的形式设计社会实践项目。实践项目选题范围应在“五个振兴”内:
选题一:产业振兴。包含但不限于基础农业帮扶、特色农业发展、农产品增值、旅游民宿服务业发展、村庄闲置资源利用、金融帮扶需求与对接等。
选题二:人才振兴。包含但不限于乡村人力资源梳理、新型农民培训、返乡青年创业环境营造、农村教育帮扶、外部人才与乡村需求对接等。
选题三:文化振兴。包含但不限于村风文明建设、村史村志梳理、历史古迹与传统建筑保护、民间传说文本化、文创产品开发、乡村文化标识设计与制作、乡村文化氛围视觉化设计等。
选题四:生态振兴。包含但不限于协助村编制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人居环境美化、“厕所革命”、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生态产业技术帮扶等。
选题五:组织振兴。包含但不限于十九大精神与相关政策宣讲、基层党组织联建、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建活动创新等。
针对“五个振兴”选题所设计的项目,既可以是针对某个村庄的项目,也可以是覆盖多个、多区域或全部乡村基地的项目。鼓励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设计覆盖较广区域的整体社会实践项目,同时也鼓励高校教师结合科研与教学参与社会实践项目的设计与申报。
联系方式:
尚静: 18532683731
QQ: 1227598161
杨卓然 : 15127282317
QQ: 2498602948
附件:“乡村振兴 青年作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项目申报书
校团委
2018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