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2022年“青年服务国家, 青春共迎未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暑期社会实践的通知

关于开展2022年“青年服务国家, 青春共迎未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暑期社会实践的通知

各学院团总支: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按照上级团组织工作要求,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特点,校团委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青年服务国家,青春共迎未来”2022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活动具体内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年服务国家,青春共迎未来

二、活动时间

2022年6月-9月

三、参与人员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

四、总体原则

(一)提高站位,突出主题

聚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把牢正确政治方向,突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年度主题,宣传党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历史意义,学习党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的百年历程,引导青年学生增进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感认同和行动追随,团结引领青年学生深入学习感悟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发作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青春力量。

(二)立足实际,就近就便

在形式内容上力求深入深刻,在效果导向上力求触动思想,注重就近就便安排,立足构建完善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育人工作格局,将活动开展与“返家乡”社会实践组织实施紧密结合,形成目标一致、相互促进的工作态势,切实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提高社会化能力。

(三)严格管理,确保安全

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加强安全保障和过程管理;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各项社会实践。严格遵守属地疫情防控要求,中、高风险地区不得组织开展集中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低风险地区须在条件允许下开展。选派教师加强指导,开展活动前和过程中要充分研判部署,密切关注疫情形势、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做好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与处置。

(四)创新载体,务求实效

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因地制宜,创新组织“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云直播”等“云实践”。将线下积极开展“返家乡”实践活动与线上加强传播相结合,注重将社会观察、知识积累、实践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引导青年学生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

五、组织形式

“青年服务国家,青春共迎未来”2022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采取线上组织、属地实践、远程协同的形式开展,严格按照属地疫情防控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云直播”等开展云实践。采取团队协作、线上组队立项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利用好微信联系、线上会议等方式做好统筹分工、整理讨论、归纳总结的工作。

将实地实践观察与思想认识提升相结合,突出活动导向性。实践分为个人立项和团体立项两部分,个人立项由学生围绕家乡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就近开展调研;组队立项通过线上方式成立实践队,围绕同一主题,由队员在各自家乡进行调研,远程在线组织讨论、凝练内容、形成成果。将“三下乡”与“返家乡”相结合,体现活动融合度。

参与社会实践的个人、团体要严格遵守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部署要求。立足家乡社会实践资源,跨地流动,减少实地考察。若当前所在地及附近区域出现中、高风险,应立即停止线下活动。要密切关注实践地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做好突发情况的应对预案与处置。

六、活动内容

结合团中央、团市委有关暑期社会实践的工作部署,按照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发挥学校的劳动教育特色,校团委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中设立“四大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如下(参与人员任选其一):

(一)“深学笃行”喜迎二十大宣讲行动

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围绕学习党的历史、传承党的经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通过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系列实践活动,组织面对面、小范围、互动式宣讲,引导广大青年通过“沉浸式”实践,自觉将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

(二)“深耕厚植”乡村振兴助力行动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精神,依托“青振京郊”工作品牌,组织大学生深入基层、走入乡村,在教育关爱、医疗卫生、科技支农、文化艺术、基层治理等领域,开展相关社会实践,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村文明、促进乡村公共服务、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三)“深情细味”家乡成就感悟行动

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中国大地为课堂,以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等为现实教材,引导学生重走故地看新颜、走进一线看发展,通过社会观察、国情考察、产业调研等方式了解社情民情,感悟家乡发展变化。

(四)“深感真做”劳动教育立德行动

聚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走进生产性、服务性和生活劳动场所,调查了解各地区各年龄段学生劳动现状,深刻体悟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深入思考劳动对于新时代青年成长的现实意义。围绕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劳动者的劳动场景,聚焦身边劳动者的榜样力量,挖掘身边的劳动榜样,汲取劳动精神,在实践中体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现实价值。

本次劳动教育立德行动是校团委与安全工程学院联合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共建项目,该项目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选报本项目的同学由安全工程学院指定教师负责培训指导(选题具体内容详见附件7)

七、工作安排

(一)项目申报阶段 7月3日前

鼓励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组队,要求团队实践总人数3人以上,7人以下。团队结合自身专业、特长、资源优势,在以上四个主题中任选其一,自拟题目申报,要求围绕同一主题,线上招募,灵活组队,线下各自组织开展,不建议跨地域、跨省市流动。每位同学只能参与一个项目。

各学院须指派一名活动联络人,负责对接所在学院各项具体工作,请各学院团总支于6月24日前将活动联络人信息表(附件1)反馈至邮箱culrkcxsb@163.com。

申报团队负责人须于将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附件2)电子版提交至各学院团总支,文件名格式为“2022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名称”;

(二)项目评审立项阶段 7月8日前

各学院将申报“深感真做”劳动教育立德行动专题的申报书审核后打包发送至邮箱m13609960106@163.com(文件命名格式为“XX学院劳动教育立德行动申报书”)进行立项工作。其余三个专题申报书由各学院团总支组织线上评审、遴选、立项工作。各学院团总支将最终立项名单(包含四个专题)公布,成功立项的团队需将本人签字电子版的团队守则(附件4)、个人责任书(附件5)提交至各学院团总支。(注:团队守则由团队负责人签署,个人责任书需团队所有成员每人签署一份)

同时各学院推荐至少1支学院重点项目参与学校重点项目评选。

各学院于7月8日上午12:00前将成功立项的团队申报书、学院汇总表(附件3)、由团队本人签字电子版的团队守则(附件4)、个人责任书(附件5)、重点推荐项目表(附件6)打包压缩发至邮箱culrkcxsb@163.com(压缩包统一命名为“XX学院2022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三)活动开展阶段 7月中旬—8月下旬

各报名参与团队根据实践计划积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记录活动进程与亮点,形成活动成果上传并至第二课堂,在暑期社会实践后期,完成资料整理及报送工作。

(四)材料总结阶段 9月中上旬

各团队于实践活动完成返校后提交材料,具体要求如下:

1.项目实践报告1份,字数在3000-5000之间;

2.各团队成员的劳动感悟各1篇,不少于500字,主要内容是实践的心得体会和劳动反思;

3.数码照片若干张,要求主题突出、活动鲜明、能够反映活动开展的情况,只需电子版,每张照片须注明时间、地点、事件;

4.如有条件,可提交经编辑的视频短片;如项目获当地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可补充提交报纸、链接等材料。

(五)汇报表彰阶段 9月中旬—10月上旬

校团委将举办第十三届新青年社会实践高峰论坛,对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成果进行组织汇报和总结表彰。活动拟设一等奖奖金1500元;二等奖奖金1000元;三等奖奖金600元;优秀奖奖金300元。择优推荐参评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八、活动要求

(一)严格落实防疫要求,确保学生安全

参与人员要将确保安全作为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要按照“生命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严格遵守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部署要求,减少线下实践环节,严禁组织大规模、大范围人员聚集活动。各学院团总支建立与参与实践成员的常态化联系机制,实时掌握成员实践动向。参与人员在开展活动前和过程中充分研判部署,密切关注疫情形势、天气变化和自然地 质条件,始终把安全工作置于首位,确保精益求精、万无一失。

(二)加强组织管理,广泛宣传动员

各学院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际,广泛动员、积极作为,下沉中心,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覆盖广、有重点,深入开展与活动主题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各学院团总支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和团干部作为指导教师,保证每支实践队都有指导教师,确保学生在各实践环节得到及时引导,困难和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各项活动安全有序展开。

(三)加强宣传报道,做好实践记录

各学院团总支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挖掘先进事迹,树立先进典型,以深入及时的新闻报道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不断挖掘宣传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鲜活经验和创新做法,探索组织开展“我的实践故事征集”、“优秀实践调研报告征集”、“镜头中的‘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等活动,并不定期向校团委报送相关材料,校团委将择优在“CULR新青年”公众号平台发布推送,将社会实践各项主题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有效传播,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教师)刘靖萱18800068166;

(学生)张露丹、张雨鲲13529947070、18730695509(仅限短信)

联系邮箱:culrkcxsb@163.com


附件:

1.2022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联络人信息表
2.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书
3.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信息统计表
4.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守则
5.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个人责任书

6. 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学院团总支重点推荐项目

7. “深感真做”劳动教育立德行动安全工程学院课题团队指导选题
8.2022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地接收证明



共青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委员会

2022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