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上午,学校第八届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决赛在致远楼908教室举行。傅德印校长,刘丽红副校长,全国MPA教指委原委员、我校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俊清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全国政协特聘专家毛寿龙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崔晶教授,我校研究生处处长桂俊煜教授,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赵祖平教授共同担任本次比赛评委。经过初赛的激烈角逐,共有6支队伍脱颖而出晋级决赛。比赛吸引了近百名师生线上线下观赛。
傅德印校长向本次大赛付出辛勤努力的评委老师表示衷心感谢,对案例大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从“学生更加关注案例学习”“老师更加重视案例教学”“学校更加支持案例大赛”三个方面展开,强调学生的案例学习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案例分析不仅是对传统理论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对理论的创新,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将学问扎根在中国大地上。教师应当注重案例选题的指导,以小博大,将选题立足于具体实践中。他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不断积累更多参赛经验,继续推动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的建设,真正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刘丽红副校长在讲话中对校内外各位评审专家以及积极投入案例教学的教师表示衷心感谢,并对进入决赛的队伍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案例研究一直是我校进行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是对学生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次锻炼,也是我校MPA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的展示。她表示,我校MPA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离不开研究生处、公共管理学院的统筹规划,更离不开全国MPA教指委以及各位专家的帮助和支持,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不断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更好发展。
比赛中,6支队伍被分为三组进行两两对抗,围绕城市治理、乡村振兴、社区服务等公共管理热点问题进行了精彩展示和深入分析,提出了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整场比赛高潮迭起,精彩不断;案例分析引经据典,逐层深入;学术对辩交锋激烈、引人深思。每组对阵结束后,评委们以专业的视角、严谨的态度,对每个案例进行了打分和细致点评。
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红薯不会输队”夺得大赛一等奖,“美丽乡村队”和“蜡笔小‘新’队”获得二等奖,“桑榆奋进队”“和畅乡音队”和“1361卷卷心队”分获三等奖;“红薯不会输队”的《“土疙瘩”变身“金元宝”,小红薯成就大产业——贵州思南县周寨村新内源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之路》获得“最佳案例文本”奖,李杏果老师荣获“最佳案例大赛指导教师”奖和“最佳案例文本指导教师”奖,邱雨等7名学生荣获“最有价值队员”奖。
我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案例教学,鼓励科研创新,专门出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研究生创新成果与竞赛奖励办法》,对研究生及其指导教师参加学科竞赛给予奖励。本次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提高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及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培育公共精神。希望广大师生进一步积极投入到各级案例大赛中,聚焦社会现实,在实践中刻苦钻研、不断领悟、精进自我,争取再创佳绩,为我国公共管理事业贡献智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