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师中心 >> 教师科研

经管学院10月份科研报送

来源: | 发布日期:2021-12-03

一、重要会议类

9月25日,经济管理学院韩文琰老师在北京参加了对外经贸大学举办的“财务理论前沿2021学术研讨会”。

10月7日,经济管理学院纪雯雯老师参加由俄罗斯劳动与社会关系学院举办的第四届国际科学与实践会议“科斯金讲座”,以《数字经济与未来就业》为题,介绍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及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转变;并结合数字化特征,分析了技术进步对工作岗位机制的影响;探究了数字经济与未来工作的可能性,同时也对未来劳动力市场可能面临的风险提出了包容性治理的政策建议。

10月7日,经济管理学院王珊娜老师参加由俄罗斯劳动与社会关系学院举办的第四届国际科学与实践会议“科斯金讲座”,以《网约车司机劳动就业权益保障:问题与对策》为题,介绍了我国数字劳动力平台发展的基本状况,结合调研数据分析了网约车司机的群体特征和困境;以网约车司机为例,探讨了我国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如何从工会角度提升其劳动权益保障水平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方向。

10月17日,经济管理学院纪雯雯老师参加我校首届劳模创业发展论坛,并对会议主旨发言内容进行评议。

二、最新成果类

10月19日,经济管理学院谢琦老师、赵鑫全老师在《工人日报》上发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智慧工会建设路径的优化》一文,内容摘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为保证企业有序开展生产经营和职工正常工作,应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推进智慧工会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工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以媒体宣传、就业服务、技能提升、法律维权、职工帮扶、文化服务为重点的工会网上服务平台;通过建立起综合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工会互联网新媒体矩阵;运用新型媒介提供职工远程技能培训平台;建立健全智慧工会的数据流动机制;切实保障智慧工会的数据安全。

10月21日,经济管理学院纪雯雯老师在《工人日报》上发表《“小哥”期待有“名分”职业发展有奔头》一文,内容摘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普遍面临职业发展遇“天花板”、劳动用工关系认定难等问题。法律界人士认为,平台企业为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承担相应的培训成本,是一种双赢。此外,还需从法律层面进一步厘清劳动用工关系,只有劳动者基本权益有保障了,职业发展有奔头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尊严感才会提升。

三、科研获奖类

9月31日,在“2021年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北京赛”中,经济管理学院李淑玲、周珺华老师获主赛道“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李淑玲、周珺华、王明哲、赵鑫全老师获营销专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10月17日,经济管理学院王李教授参加了中国劳动学会“党与劳动发展”研讨暨主题年会。投稿的案例《疫情下我国金融体系对复工复产的创新实践》,获得了优秀案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