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系
专业介绍
我校劳动经济系现有经济学(金融方向)和劳动经济学两个专业,修业年限均为四年,培养层次均为本科,学生按照要求修满学分可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为学校2019年新设特色专业,以“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经济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突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劳动经济学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注重学科规范,突出体现为以下三大特色。
一是注重宽口径的经济管理大类专业基础。本专业注重发挥经济管理学院经管专业宽口径基础培养优势,通过开设学院平台课的方式与管理学、会计学等相关专业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层面实现贯通,学生上学期间可与工商管理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同步交流,拓宽专业视野,深化专业理解力。
二是注重体现“工会与劳动关系”特色。在积极发挥劳动经济学自身专业优势的同时,努力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日益凸显的劳动关系、劳工权益等问题纳入专业教学和研究范畴,围绕经济转型期劳动关系领域重点问题开设专业特色课程,多角度培养学生深厚的劳动情怀。
三是注重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专业深造相结合。本专业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多样的专业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提高学生对实际劳动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调查与数据处理能力;同时立足学生的个体特征和长远发展,兼顾拔尖专业人才的塑造,力争向高一级教育机构输送更多具有深造潜力的人才。
经济学(金融方向)
经济学专业(金融方向)为我校2004年开设的本科专业,旨在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经济理论基础扎实、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金融领域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本专业确定了“保持经济学学科体系完整,遵守经济学本科教育通则,突出金融方向和普惠化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强调服务劳动力市场的金融工具的运用,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多年来,经济学专业与工商管理、财务管理、金融学等相关专业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层面实现贯通,为培养“经济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与此同时,经济学专业教学努力与学院办学特色相结合,在积极发挥专业自身优势的同时,设法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日益凸显的劳动关系、劳工权益保护、劳动力成本、产业工人组织建设、金融业的普惠化等问题纳入经济学专业的教学和研究范畴,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学专业与劳动关系问题的结合点,培养劳动情怀深厚的专业化人才。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经济学专业不断完善培养方案,通过加强课堂教学和专业科研训练,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并通过案例教学、实验课教学、课堂讨论、名家讲座、社会实践与调查等多种形式改革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市场敏锐度,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