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不再苍白,用爱心对接生命
——我系校友孙健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
发布日期:2016-04-27
高大的身躯、灿烂的笑容……6月4日,躺在空军总医院病床上抽取造血干细胞的孙健,虽然脸上有些疲惫,但始终灿烂对人笑着。因为他的爱心捐赠,一条生命被救助,他觉得“这事儿也不算多大一件事儿”。这位刚刚毕业于经济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的年轻小伙子成功成为了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第21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的年轻志愿者。
善良 毕业不久大学生为32岁女教师捐献造血干细胞
1992年出生,出生在安徽的孙健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关系10级工商管理班的学生,2010年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中华骨髓库数据采集并成功入库。当时他的初衷很简单,只是为了献爱心,并没有抱多大配型成功的希望。去年,他收到了中华红十字会北京分会的通知,在得知有患者与其配型成功并在与病魔斗争时,没有多久的考虑后,孙健随即表示愿意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虽然孙健并不清楚那名32岁的女性白血病患者具体信息,但是内心很希望自己能帮助到她。“我希望我的造血干细胞能让她的生命延续下去。”
天遂人愿,初配、高配、体检…….孙健一路“亮绿灯”通过了配型检测,在红十字会的联络下,双方商量好时间,病人开始化疗的孙健也开始积极准备。6月2日至3日,孙健经过每天两针的动员剂注射,6月4日上午,孙健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
坚持 家人与女友的不理解没有让他放弃
“现在还没告诉我父母,可能过两年再说,也可能不说了。”孙健直言,现在很多人并不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跟爸妈和女友说,第一眼想象的场景就是我往那一躺,拿针抽骨髓”。在捐献过程中,孙健遇到的最大阻力不是生理上的不适,也不是心理上的恐惧,而是父母的反对与女友的不理解。从开始到现在,孙健父母就是坚决的反对,当得知孙健已经住院准备时,他的父母持强烈的反对态度甚至质疑手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面对父母坚决的态度,孙健只能采取“缓兵之计”——瞒着家人说不做了已出院,但仍在一边坚持住院配型。因为他知道,急需捐献的患者已经开始化疗,放弃将会有不可想象的后果。“我要是放弃了,病人基本是直接致命的,这是我的责任。”在他的坚持下,女友逐渐开始理解并悉心照顾直到6月4日手术开始的那天,孙健让那救命的170毫升造血干细胞血液从她的体内缓缓流出。
谦虚 从容面对媒体“这只是一点小事儿”
孙健的爱心行为很快传开了,作为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第21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的年轻志愿者,北京海淀区红十字会负责人第一时间赶往空军总医院送去海淀区红十字会的慰问与表扬,正如北京市海淀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黄春明所说的一般,“在经过四五年后还能履行当初的承诺,这非常不简单,也非常值得提倡。”
就在捐献成功当天,中国教育频道的新闻节目《中国教育报道》特别派出了记者去采访孙健,面对镜头,面对媒体,孙健有些许害羞,但更多的是对自己救人的谦虚和对受捐患者的祝愿——“我很高兴,希望他早日康复,我也早一点放下那个心吧 。”短短的几句话,透露的是谦虚与从容,更是正义与博爱。
榜样 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同学眼里的“好哥们儿”
孙健在校期间乐于助人,积极参与班级、系部、学校的活动,得到同学和老师的一致认可。不仅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也是同学眼里的“好哥们儿”。 如今,他更作为全国4000多名自愿捐献者的一名,挽救了一个患者的生命,为他人送去生的希望,不少同学都以他为榜样,希望为社会带去正能量。捐献当天,我校副院长及红十字会负责人刘丽红老师为他带去了学校的亲切问候,刘丽红老师高度赞赏了孙健同学的善举,并向中央教育频道的记者表示“近年来我校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到位,组织也是非常得力的,然后我们学生大概有四十位红十干部,也在同学中宣传,而且也请海淀红会,中华骨髓库的同志到我们学校去,现场讲座讲解,同学积极参与但有些能够合格,有些非常遗憾。孙健同学能够坚持是我校推广的榜样。”
作为经济管理系的优秀校友,在手术开始前,我系10级工商班同学作为代表前去慰问,充分表达了经济管理系对他的关心与表扬。对此,孙健表示了感谢,并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献出爱心。
后续 恢复状况良好身体健康
距离捐献完成已有一周,孙健表示自己已经平安出院。尽管由于采集手术时血钙流失,有点缺钙,但总体恢复状况良好,身体健康,不久将可以正常开始工作。在此,我系师生衷心祝愿他能够早日康复,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切顺利!
孙健同学的实际行动向我们阐释了博爱的内涵,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天地有大爱,善国爱心浓”的社会工作助人理念,向社会传播了极大的正能量。孙健是一名普通的经管校友,但是他却做出了不普通的感人义举。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学习孙健乐观、善良、正义与博爱的品质,为公益事业做一点自己的贡献,让生命不再苍白,给每一个生命的延续点亮希望的明灯。
附:造血干细胞采集相关
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可以通过采集血样的方式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血样的采集只需要10ml血样(我校每年均会在校红十字会的举办下于11、12月左右开展采集活动,每年志愿者人数在300以上),通过对血样的分析得出相关的配型数据,储存入库,以供患者进行配型比对,配型成功后,会通知捐献者,进行下一步的造血干细胞分离工作。
真正需要捐献时,捐献者会在非常安全的情况下,通过血液分离的方式,在手臂处抽取50-10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种分离捐献方式,较之以往骨髓捐献方式的“敲骨吸髓”,可以说基本没有任何痛苦,捐献者只需注意静卧休养,就可以完成捐献过程,并能很快的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同时也给饱受病痛折磨的血液病患者带来重生的机会。
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可以通过采集血样的方式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血样的采集只需要10ml血样(我校每年均会在校红十字会的举办下于11、12月左右开展采集活动,每年志愿者人数在300以上),通过对血样的分析得出相关的配型数据,储存入库,以供患者进行配型比对,配型成功后,会通知捐献者,进行下一步的造血干细胞分离工作。
真正需要捐献时,捐献者会在非常安全的情况下,通过血液分离的方式,在手臂处抽取50-10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种分离捐献方式,较之以往骨髓捐献方式的“敲骨吸髓”,可以说基本没有任何痛苦,捐献者只需注意静卧休养,就可以完成捐献过程,并能很快的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同时也给饱受病痛折磨的血液病患者带来重生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