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术委员会专题研讨本科审核评估整改有关问题
11月16日上午,学校学术委员会在北京校区四层会议室召开第七次会议(扩大会议),专题研讨本科审核评估整改有关问题。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向兵,副校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玉方,党委常委、科研处处长、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燕晓飞等11位学术委员出席会议,部分院(系、部)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刘向兵校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校要进一步坚定对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和办学思路的自信,按照全总党组、书记处的要求和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十年三步走,特色创一流;进一步强化一流意识,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科研、智库和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中,切实提高工作要求和工作效率;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评估专家提出的意见推进学校改革创新。
会议根据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设定了6个议题:一是如何认识和强化学校“劳动+”“工会+”的学科体系;二是“新时代劳动关系”的内涵及时代价值;三是如何加强“劳动关系与工会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特色一流大学”)的界定、解读与宣传;四是对“打造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新常态”的认识和建议;五是本科教育教学中“劳动情怀深厚”的实现、劳动特色的彰显及其制度化、成果化;六是通过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智库研究打造“劳动+”“工会+”的成果或项目,促进学校特色一流建设的路径和措施。
与会人员围绕议题进行了充分热烈的讨论,认为学校“劳动+”“工会+”的学科定位准确,“劳动+”体现了学科建设的导向,“工会+”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导向;明确了“新时代劳动关系”的内涵及时代价值,分析了中国特色劳动关系与西方劳动关系的区别;“劳动关系与工会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是对“特色一流大学”的完整表述,要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和解读;明确了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具体指标,并对新常态达成共识;“劳动情怀深厚”要在教育教学和课程设置中体现,并从坚持劳动情怀的精神理念、强化知识体系教育和注重培养该专业领域的实践能力等三个方面加以落实;要探索将“劳动+”“工会+”转化为项目成果的体制机制,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统一思想、厘清问题,大力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
Copyright © 2018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45号 邮编 : 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