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

刘向兵校长一行参加“劳模精神与新中国70年”研讨会暨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第三届年会

作者: 更新时间:2019-05-15 浏览次数:

5月12日,由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主办,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劳动文化研究》编辑部承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协办的“劳模精神与新中国70年”研讨会暨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第三届年会在东北大学隆重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向兵,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第二届和第三届人大代表、中共第九届和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尉凤英,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九大代表、沈阳鼓风机集团副总工程师姜妍,东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国臣,沈阳市总工会副主席王勤以及来自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我校相关部门4位教师和来自全国80所高校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会上,刘向兵校长代表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常务理事会宣读新加入联盟的入盟单位名单,并作为联盟代表,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重庆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上海电力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32所新入盟单位授牌。

在主旨报告环节,刘向兵校长应邀以《论新时代新要求下劳模精神对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为题作专题报告,从新时代与新要求、深刻认识新时代新要求下劳模精神对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新时代新要求下发挥劳模精神对高校劳动教育重要作用的路径探索等三个方面展开深入阐述。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示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对高校根本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作出了新概括,将劳模精神提到了新高度。劳动模范是“四最”劳动价值观的人格化和生动体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是积极劳动情感态度的精神要义,“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是优良劳动品德的时代表达,“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是良好劳动习惯的精神动力,劳动模范的卓越业绩是劳动知识技能的价值彰显。他强调,新时代新要求下发挥劳模精神要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融入劳动教育全过程,要综合运用“扩大劳动模范进校园的广度和宽度、提高劳动模范进校园的深度和厚度”两种方式,以课堂为核心,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科学把握“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三种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把劳模研究,劳模文化喊得更响亮,干得更漂亮。

研讨会为期1天,由开幕式、主旨报告、主题演讲、三场分论坛和闭幕式构成。在主题演讲环节,我校彭维锋教授以《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的思想行动指南——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模精神的重要论述为中心》为题进行主题演讲。在分论坛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中国70年劳模精神的生成、培育和弘扬研究”“新中国70年劳模精神的作用与价值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劳动思想研究”“习近平劳动观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文化研究”“新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嵌入思政课模式研究”“新时代劳动文化营造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中外劳模精神与劳动文化比较研究”等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我校李淑玲副教授和岳玲副教授做了会议发言。

研讨期间,刘向兵校长一行热情会见了全国劳动模范尉凤英和姜妍,并和与会嘉宾进行了积极热诚的互动交流。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于2017年4月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立,我校作为发起单位之一成功承办了2018年的第二届年会。

 

Copyright © 2018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45号     邮编 : 100048

官方微信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