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

发布日期:2024-12-12 浏览量:

 一、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会计”、“公共管理(劳动与就业管理领域)”两个硕士点。

二、研究生培养

(一)全日制(MPAcc)

1.培养目标

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会计专业功底扎实、会计管理实践能力突出、具有高水平会计职业素养,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服务国家、区域、行业发展战略要求,能够综合运用管理、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创造性解决问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专门人才。

2.培养方向

(1)企业财务会计:本方向围绕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网络强国”战略,研究推进企业财务智能化发展相关问题,重点培养智能财务方面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

(2)非营利组织会计:本方向围绕非营利组织和工会等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研究非营利组织特别是工会财务制度及这些组织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培养非营利组织,特别是工会财务、工会审计、工会资产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应用型财务人才。

(3)管理会计:本方向围绕国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业财融合和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建设总体要求,研究企业管理会计中的薪酬激励、绩效评价、公司治理等问题,重点培养具有和谐劳动关系意识,掌握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能够在企业、工会等组织从事职工薪酬激励、产业工人绩效评价的人才。

3.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

(1)全日制学习。

(2)基本学习年限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5年,最短学习年限(为提前毕业)2年。

延长或缩短学习年限均需按照学校学籍与学位授予相关管理制度执行。

(二)非全日制(MPA)

1.培养目标

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公共精神和深厚的劳动情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工会、劳动及公共治理等公共管理具体领域实际问题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熟悉新时代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特征,准确把握国家高质量就业总体要求,掌握劳动与就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具备从事劳动管理与公共就业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就业相关知识解决就业管理领域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管理人才。

2.培养领域

劳动与就业管理

3.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

(1)非全日制学习。课程学习共 3 个学期。

(2)学制为 3 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 5 年。

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学习年限或已达到学位授予要求需要缩短学习年限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所在培养学院审核、研究生处同意方可延长或缩短学习年限,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 5 年。研究生已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达到学位授予要求的,可申请提前一年毕业。